2014 :(0531)85193021 Email:wsfxqlrw@163.com 12 10 齐鲁 …paper.dz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Post on 19-Sep-2020

5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2014 :(0531)85193021 Email:wsfxqlrw@163.com 12 10 齐鲁 …paper.dz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责任编辑 傅欣迎

电话:(0531)85193021 Email:wsfxqlrw@163 .com 齐鲁人文 11

□ 本报记者 高翔 陈巨慧本报通讯员 刘元阁

《谷梁春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叔孙得臣,最善射也,射其目,身横九亩,断其首而载之,眉见于轼。”意思是,被射者身子倒下压着九亩地,脑袋装满一辆车,眼眉如果在车厢前面轼的部位,头顶肯定会探出车厢外一大截。在先秦时期居然有身材如此高大的巨人让人不敢相信,但据史料记载,他们确实存在,为防风氏后人,曾在今高青县建国,被称为“长狄”。

遗址重现狄城旧址

2013年年底,高青县高城镇信家村、陈窑村和西关村之间发现了狄城遗址,勘探工作至今年3月底告一段落,发现了总面积约56万平方米的早期城垣遗迹,在城内发现了约7000平方米的夯土建筑基址,先秦时期的狄国(后为齐国城邦狄城)故址重现于世。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永波说:“这次发现把狄城城垣建造的年代提到了春秋时期,而这一时期保存如此完好的城址是屈指可数的,这是了不起的考古发现。”专家认为,城墙一期夯土约为春秋时期,并勘探发现了岳石、商代、西周、春秋、战国和西汉以后等不同时期的标本,这对理清狄城遗址的文化脉络和年代跨度及研究西周齐国早期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这些都比较明确地给出了狄城遗址的文化脉络和年代跨度。”王永波说。

据文献记载,狄城遗址有三千多年的文化历史。周成王东征,封其舅父于此,称狄(也称翟)城;随后,与酒祖仪狄相关的“长狄人”(防风氏后裔)曾在此建鄋瞒国。

周王朝建立之初,周成王东征,灭蒲姑等50余国,大兴分封,封姜尚于齐国。在齐国国都西北150余里处(今高青地),周成王几乎在同时,把济水两侧一块广阔而肥美的土地封给了他的舅父孝伯。在那个时期,高青这个地方,大部分区域属于孝伯的地盘。孝伯又称考伯,出自参卢氏,为炎帝后裔,他在这里建立了狄国,国人便以国为氏,姓狄。

后来“长狄人”入侵狄国,建鄋瞒国而代之。“长狄人”其实是世人对入侵狄国的南方防风氏后裔的称呼,他们迁徙到此地并建立自己的国家后,周边国家因地名仍用“狄”来称呼他们,但是为了区别孝伯所建的狄国,便在“狄”前加“长”,称其为“长狄”。还有说法是防风氏后人身材都十分高大,便称为长狄。

先秦时期“狄”用以泛指北方民族,狄族部落众多,以杀戮、好战以及冷兵器铸造闻名,和异族难以好好相处。据传说,狄族是太古神裔巨神封

峻与人类女子诞生下的后裔,北方荒蛮的土地造就了狄族坚韧并且野蛮的个性,对别的部族的人抱有极强烈的敌意和不信任,狄族人经常会不分缘由地袭击外来者。

春秋时,除了入侵孝伯“狄国”的长狄,还有赤狄、白狄较为著名,他们大都喜好争斗入侵,通称北狄。据甲骨卜辞与金文记载,赤狄隗姓,殷商及西周时期称其为“鬼方”,为西北大国,大约生活在今陕西、甘肃、宁夏及内蒙古鄂尔多斯一带。

《周易》记载:“(殷)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殷末其势仍盛,周王季曾“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

至周成王时,命盂率兵伐鬼方,“俘人一万三千八十一人”,可见其人徒之众。

春秋之初﹐赤狄据太行而建群国,势力大盛,又向东灭掉邢国(今河北邢台)、卫国(今河南淇县)。这时,楚国也兴起于南方,形成“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线”的严酷局面。虽值齐桓公霸业盛时,邢、卫二国重建,但仍无力恢复其故土。

随后狄人西扰周、晋,并与王子带勾结,将周襄王逐出王都。晋文公出兵勤王,大败狄师,杀叔带。

狄乃东渡黄河,进入河南、山东,侵扰宋、卫、齐、鲁等国。后狄人发生分裂,力量削弱,晋国遂渐攻灭潞子、甲氏、留吁、铎辰等国,赤狄大衰。

白狄原与秦国同居雍州,在晋国西,后来逐渐迁徙到晋东,更东至鲁西。其中以河北中部的肥、鼓、鲜虞三国最大,肥、鼓后为晋国所灭。春秋末鲜虞改称中山,战国时成为与燕、赵、韩、魏同时称王的千乘之国。20世纪70年代在河北平山县发现中山国都遗址及中山王墓,出土文物表明,白狄正在逐步融合于华夏族,并在战国中期与华夏文化趋于一致。

先秦巨人族“长狄”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有一段记载:“吴伐越,堕会稽,得骨节专车(骨头实在太大了,光一节骨就要用一辆车来装)。吴使使问仲尼:

‘骨何者最大?’仲尼曰:‘禹致群神于会稽山,防风氏后至,禹杀戮之,其节专车,此为大矣。’吴客曰:‘谁为神?’仲尼曰:‘山川之神足以纲纪天下,其守为神、社稷为公侯,皆属于王者。’客曰:‘防风何守?’仲尼曰:‘汪芒氏之君,守封、禺之山,为漆姓。在虞夏商为汪芒,于周为长翟(通狄),今谓之大人。’客曰:‘人长几何?’仲尼曰:‘僬侥氏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之,数之极也。’吴客曰:‘善哉圣人。’”孔子所说的汪芒氏、漆姓、汪芒、长狄及大人,其实是防风氏后裔在不同朝代的不同称谓,三尺的十倍就是三丈,一节骨就要用一辆车来装,足见防风氏身材高大。

关于防风氏,历史典籍时有记载。《述异记·卷上》说:“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之三尺,吹之如嗥,三人披发而舞。”大诗人苏轼在《濠州七绝·涂山》中说:“川锁支祁水尚浑,地理汪罔骨应存。樵苏已入黄能庙,乌鹊犹朝禹会村。”防风氏是远古防风国的创始人,又名“汪芒氏”,或曰“汪罔氏”,是天下汪姓的始祖。古防风国在今浙江湖州德清的三合乡封山和禺山之间,即下渚湖一带。这里有江南最大的湿地,深入其中,犹如汪芒之地。

传说防风氏和禹一样也是一位治水英雄,在太湖流域开荒种田,是与大禹同时代的部落领袖。当地时常洪水泛滥,他带领村民治水,修筑堤

坝,就地挖湖,蓄水排涝,深为人们所信赖。防风氏为臣民治水不辞辛劳,到处奔波,给人们带来了安定和丰收,人们都很敬重他,他的形象也因此神圣起来。相传,水神共工撞断天柱不周山,神州一片汪洋,防风氏用双手取得天上泥灰,填垫坑洼,泥灰化成大山,把洪水挤进大海。

大禹治水成功,召集诸侯在会稽开庆功大会,但防风氏延误了会期。大禹认为防风氏是故意藐视他,决定将他斩首。当防风氏被押到刑场时,却把刀斧手给难住了,原来他那三丈三尺的高大身躯,刀斧手无论如何也砍不下他头颅来。最后,大禹命人搭起一座木台,才得以把防风氏处决。

首领被杀,无法立足,这个高大的民族开始往北漫长地迁徙,大约在周早期,他们来到西起今山西临沧、长治,东至山东边境这一狭长地带,其中一部分在今高青地建鄋瞒国,其族人被邻国称为“长狄”。

鄋瞒国,明朝学者陈士元所著《姓觿》中记载:“鄵,姓考云:以国为氏。”《姓觿》中所指的“鄵”即“鄋”,或称“酄”,春秋时期鲁国史载中“鄵”、“鄋”、“酄”三字通用。鄵(鄋、酄)是春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一个小国,即史称的鄋瞒国,属于狄族的一支,国地在今高青。

鄋瞒国在周顷王姬壬臣四年(鲁文公姬兴十一年,公元前615年),被齐桓公姜小白之子齐昭公姜潘率军所灭,其故地改称鄵(鄋、酄)。从《中国历史地图集》上看,西周时期,在现在的山东北部、河北南部方圆近千里的土地上,鄋瞒是唯一的一个国度。

“身巨”“寿长”却好攻伐侵占

长狄人作为防风氏后裔遗传了他们祖先的基因,长得高大魁梧,桀骜不驯。作为一个特别高大强壮的民族,夹在齐、鲁、宋、卫四国之间,在河济之间扩张是他们的基本国策。在对外关系上,他们不会温良谦让,经常侵袭周王室和鲁、卫、宋、齐、晋、郑等诸国,曾灭温,也曾与诸国合作,参与平定七国内乱。

史载,齐桓公临终时,他的四个公子已各树党羽,准备与太子争位。桓公去世后,就互相打了起来。宋襄公以霸主姿态立太子昭,长狄人则支持争位的四公子,双方激战,结果被宋及曹、邾联军打败。此时,卫国趁齐国内乱要兼并邢国,狄又卷入了这场战争。公元前640年,狄与齐、邢等会盟,共商对付卫国,但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公元前635年,晋文公逐狄纳王,卫国也趁机灭邢。狄在河济之间的扩张也基本上被挫败。

由此可见,身材高大的长狄人像其他狄族一样喜好攻伐侵略。防风氏后裔到达今高青建立自己国家的时间,大约为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607年狄首“四如”(胞族兄弟四人:侨如、简如、荣如、焚如)被杀,狄人在狄水两岸生活了近200年。

作为一个在周边国家眼里未得开化的民族,就连他们的国君被俘虏,战胜国都懒得往史书上记一笔。正史上几乎查不到他们,但他们对别国的侵扰,还是能从典籍中看到影子。

《谷梁传注》记载:“长狄兄弟三人(与《左传》“四如”原文有别),佚宕中国,瓦石不能害。”《左传文公十一年》说,齐昭公十七年(公元前616年)秋,北狄鄋瞒国胞族四人侨如、简如、荣如、焚如,率众侵宋,被宋败于长丘;入鲁,十月叔孙得臣败狄于咸,杀狄首侨如。狄随后入侵齐,城父败狄于周首(今平阴县西南),临阵斩狄首荣如,埋其首级于北门外;简如被驱经过卫国,被卫人败杀;焚如被迫迁入河南、山西一带,至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晋灭潞氏,获侨如之弟焚如。鄋瞒国被齐国所灭后,国人化入齐国而汉化。

公元前685到643年之间,早在长狄强盛时期,齐桓公便将今高青地的南部连同邹平的苑城一带辟为苑囿,更名高苑,当时的高城及南部为高苑地,仅高城北为狄城地。公元前607年,齐王子成父败狄,长狄人被迫迁至河南、山西一带,高青遂为齐国地。

上天赋予长狄人特殊的身材,到最终他们的优势也没有丝毫退化。想想看,在这样一位巨人面前,在这样一个冷兵器时代,敌对方战将形若兔鼠、舞枪弄棒,怕是毫无意义的。要想取胜,也只有射箭,并且只能射巨人的眼睛。可惜的是,他们没有把上天的这份眷顾应用于治理国家使得国富民安,却穷兵黩武,用做了对邻国的侵扰。另外,《左传》中说,“荣如以鲁桓十八年死,至宣十五年一百三岁,其兄犹在,《传》言既长且寿,有异于人。”长狄还是一个长寿的民族。想想看,他们如果能生存在当代,会有多么可怕。

这么一个强悍的民族,最终怎么退出了历史舞台?想来他们可能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徒有匹夫之勇,缺乏足够智慧,这也是优胜劣汰,自然竞争的结果吧。

长狄,高青大地上的先民,他们悲壮地远道而来,绝尘而去,使人叹惋,令人着迷。

■ 考古探秘

大禹召集诸侯开治水庆功会,防风氏延误了会期。大禹决定将他斩首。防风氏身躯高大,刀斧手无法下手。大禹命人搭搭起一个木台,

才得以把他处决。首领被杀,这个高大的民族开始往北迁徙,其中一部分在今高青建鄋瞒国。

狄国:先秦时期的巨人国

□ 刘传录

泰山周围是水浒故事的发源地,《水浒传》中不仅多次提到泰山,最突出的是对泰山山神的府邸——— 岱庙,也就是书中“岳庙”的描写。实际上

《水浒传》中的泰山情节都是围绕岱庙写的,岱庙既是戴宗的归隐处,又是燕青打擂地,更重要的是扩大岱庙规模的宋真宗降天书对水浒情节构思的影响。

宋真宗封禅和岱庙

封禅,是中国古时候统治者举行的一种祀典。封为祭天,禅为祭地。封禅就是祭天地。一代帝王登封泰山,被视为国家鼎盛、天下太平的象征,皇帝本人也就合理合法地成为“奉天承运”的“真龙天子”了。

宋真宗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也是宋太宗赵匡义的儿子,他之所以封禅泰山,是因他向唐高宗学习的结果。李世民靠玄武门之变夺取的帝位,执政的合法性受到质疑,李世民本人就想通过封禅泰山宣示自己登基的合法性。李世民的封禅车驾到达洛阳时,天上出现了彗星,李世民大惊,立即下令停止去泰山封禅。唐高宗即位后为了强调自己皇位的正统性,去泰山封禅,换来了唐朝的昌盛。宋真宗也有这个苦恼,其父宋太宗的皇位来历也不正统,在位时也想封禅泰山,道路也已修好,由于宫中乾元、文明二殿遭火灾被毁,太宗认为此举未符天意,停止封禅。宋真宗即位后立即把封禅泰山作为大事来安排。恰逢澶渊之盟,于是宋真宗想利用泰山封禅来达到“镇服四海,夸示外国”,证明继位的合法性,又洗涤澶渊之盟的耻辱。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宋真宗利用“天书”作为道具。大中祥符元年,真宗先是说神仙告诉他有天书降临,后来果然在左承天门屋之南角得到天书,写的是:“赵受命,兴于宋,付于冲。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后又在泰山先澧泉发现天书,天书上写的是:“汝崇孝奉,育民广福。锡尔嘉瑞,黎庶咸知。秘守斯言,善解吾意。国祚延永,寿历遐岁。”天书的接连降临,宰相王旦说:“这是陛下诚敬天地,孝奉祖宗,仁厚勤政,和睦邻国……才感动上天,降下了‘天书’。”兖州等地民意纷纷请求封禅,最后宋真宗看到水到渠成“顺从民意”,正式下诏,宣布到泰山去“禅”。真宗亲临泰山极顶行封祀礼,禅祭皇地祗于社首山,如封祀之仪,以天书降泰山日诣天贶殿建道场设

醮,以其日为天贶节,今天的岱庙天贶殿就是真宗封禅泰山所建,岱庙创建于汉代,至唐时已殿阁辉煌。在宋真宗大举封禅时,又大加拓建,修建天贶殿等,初具今天的规模。封禅泰山后,宋真宗昭令各州修建天庆观,各地也修了不少玄女娘娘庙。

降天书和玄女娘娘这个与泰山有关的情节被作者构思到《水浒传》中。宋江中回家搬父亲上梁山,为避官兵追捕,躲入还道村九天玄女庙。宋江被九天玄女娘娘保护,并赠送“天书”三卷,称宋江为星主的谎言。但是,《水浒传》中没有写到“天书”在宋江带领造反的弟兄们东征西战中的作用,只是到了宋江归顺朝廷、出兵破辽接连败阵时,才又见玄女娘娘授以破阵之法,大获全胜。

作者用宋江得天书来映射宋真宗的天书,这位泰山女神的化身九天玄女,帮助归顺朝廷的好汉们,报了“澶渊之盟”的仇。

水浒中的岳庙其实是东岳庙

《水浒传》第七回“花和尚拔倒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描写到,林冲结义智深为兄。智深道:“教头今日缘何到此?”林冲答道:“恰才与拙荆一同来间壁岳庙里还香愿。林冲听得使棒,看得入眼,着女使锦儿自和荆妇去庙里烧香,林冲就只此间相等,不想得遇师兄。”

林冲在这里提到的“岳庙”不是纪念岳飞的庙宇。岳飞是南宋人,而水浒故事发生在北宋期间。那这个“岳庙”是怎么回事呢?这里的岳庙是“东岳庙”。

泰山东岳庙(岱庙)又名东岳行宫、东岳行祠、泰山庙、天齐庙等,创始于汉,为泰山信仰的祖庭。随着其崇拜的不断扩大,信众开始仿效帝王“行在”制度,在各地为泰山神建立行宫或行祠,特别是唐玄宗封禅告成后,首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对各处东岳庙的兴建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宋真宗封禅泰山、加神帝号后,泰山神信仰影响日渐扩大。大中祥符三年(1011年),河东(今山西)居民因为奉祀泰山途程遥远,奏请于本地兴建东岳行祠。宋真宗降敕称:“越以东岳地遥,晋人然(虽)备蒸尝,难得躬祈介福,今敕下从民所欲,任建祠祀。”此敕颁行,各地对东岳庙的修建达到了高潮。

开封府也修建东岳庙,据北宋《东京梦华录》记载,潘楼东街巷“内有泰山庙”,修建时间应该是在大中祥符三年后。水浒中林冲娘子“还香愿”

的岳庙就是这个东岳庙。

岱庙是戴宗归隐处

东岳泰山初名岱山,又名岱宗,与神行太保戴宗的发音相同,看来作者对戴宗的名字实有深意。作者和《水浒传》的精神归宿地就是泰山,泰山对《水浒传》的成书影响很大,书中情节无不表现了对泰山的崇拜,作者把书中的重要人物戴宗安排为梁山上的代表走上了泰山这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归宿地,表明了整部水浒的精神内涵。《水浒传》第一百二十回,梁山军队征讨方腊凯旋以后,宋江衣锦还乡回到东京,与被朝廷封为军官的众弟兄相会,令其各人收拾行装前往任所报道。宋江的三大亲信之一神行太保戴宗来探宋江

(其他两人为花荣和李逵),二人坐间闲话。只见戴宗起身道:“小弟已蒙圣恩,除授衮州(管辖泰山和曲阜)都统制。今情愿纳下官诰,要去泰安州岳庙里,陪堂求闲,过了此生,实为万幸。”宋江道:“贤弟何故行此念头?”戴宗道:“是弟夜梦崔府君勾唤,因此发了这片善心。”宋江道:“贤弟生身,既为神行太保,他日必作岳府灵聪。”自此相别之后,戴宗纳还了官诰,去到泰安州岳庙里,陪堂出家,每日殷勤奉祀圣帝香火,虔诚无忽。后数月,一夕无恙,请众道伴相辞作别,大笑而终,古书中大笑而终的有程咬金和牛皋,他们都是福将,但在性格上与李逵差不多。后来戴宗在岳庙里累次显灵,老百姓和庙里的道士,随塑戴宗神

像于庙里,胎骨是他真身。这里的岳庙就是泰安州内的岱庙了,戴宗不仅归隐岱庙,还有幸成为岱庙里的泰山山神。

“戴宗”,乃泰山的别名“岱宗”也,是巧合还是《水浒传》作者的刻意安排,这就不得而知了。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戴宗从此融入泰山,成为泰山众神中的一员,朝夕陪伴泰山,为泰山周围的百姓营造幸福。

变成泰山山神的戴宗,还想着为朝廷作贡献,托梦给道君皇帝,诉说了宋江等人的枉死经历。宋徽宗的艺术家气质醒来就忘记了宋江的冤屈,让他转身又和蔡京、高俅、童贯等人打得火热,使一个相对太平开放的时代渐趋渐远,中国文化走向了保守守旧。

岱庙是燕青打擂地

燕青是水浒中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之一,虽是36天罡星的最后一名,却是水浒中素质最全面的一位好汉,他的相扑可以说是继戴宗神行、花荣射箭和张顺潜水之后的第四绝。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燕青在泰安东岳庙(岱庙)打擂,摔倒天下第一相扑手任原而扬名天下。宋真宗定东岳大帝的生日为三月二十八日,每年都举办东岳庙会庆贺,这一天的压轴戏就是东岳庙打擂。

水浒中的泰山东岳庙“打擂”,实际上是古代以相扑为主的武术比赛。《水浒传》里描写的相扑

是“既有踢打又有摔拿的武术散打形式”,以将对手摔倒在地为胜,采用三回合制。在宋朝,每逢盛大节庆,上至宫廷,下至民间,都要举行各种各样的相扑表演或比赛。宋仁宗时还举行过女性相扑,“今月十八日,圣驾御宣德门,召诸色艺人,各进技艺,赐与银绢,内有妇人相扑者,亦被赏赛。”

宫中如此,民间也是如此,正月十五上元节、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圣帝诞辰、六月六日显应观崔府君生日等节日,民间都举行各种各样的相扑表演或比赛。

《水浒传》中“燕青智扑擎天柱”的情节已成为经典,泰山打擂是燕青一生中光辉的顶点。任原是天下第一摔跤高手,他在泰山打擂,连续两年打败天下高手,保持不败纪录,正准备拿下三连冠。燕青从香客中听说后激发了斗志,当日向宋江禀告,和李逵下山来到泰安州。

要知道,相扑不仅是力量的较量,而且更多地依靠技巧和智慧。岳庙擂台上一番恶战,燕青用计乱了任原的步伐,用右手扭住任原,探左手插入任原交裆,用肩胛顶住他胸脯,把任原托起来,头重脚轻,借力转四五圈,转到献台边,叫一声“下去”!把任原头在下脚在上,直扔下献台来。

这一扑,唤做“鹁鸽旋”,数万的香客看了,齐声喝彩。燕青身手不凡,不可一世的上届擂主任原就此成了梁山好汉的手下败将。可惜的是,任原被李逵杀掉,给燕青的泰山打擂留下了污点,一时间“轰动了泰安州,大闹了奉符县”。泰山打擂把燕青印象牢牢地留在了泰山之上,也把梁山和泰山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燕青打擂向我们展示了当年东岳庙打擂的具体内容。打擂的时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圣帝诞辰日。打擂地点:“朝着嘉宁殿,扎缚起山棚”,其后便是擂台比武之所。擂台设在岱岳庙大殿嘉宁殿前的露台之上,有敬神之意。比赛由泰安知州主持,擂台前摆有香客募献的“利物”(奖品),优胜者不但可以得到优厚的奖品,有时还会被官府破格提拔。知州看到燕青的一身花秀,主张分一半的礼物给燕青,并抬举他在身边做一个官吏。

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圣帝诞辰日这一天,不仅天下相扑高手云集泰山东岳庙中,在擂台上各显身手,四面八方的香客更是蜂拥而至。擂台上两雄相搏,台下观众的情绪也紧张到极点,整个赛场鸦雀无声,而当台上相扑手使出漂亮的招数时,顿时“庙里的看官,如搅海翻江”。最后以获胜者取得“利物”,达到比赛的高潮。

燕青看似是弱者,宋江、店小二和知州都认为燕青不是任原的对手,都是只看了外貌,忽视了相扑中的智慧因素。燕青胜任原不是凭运气,而是凭实力,燕青和高俅的比赛就可以说明。高俅也是一个相扑高手,只是他没有燕青的智慧。

高俅被抓上梁山,酒后扬言:“我自小学得一身相扑,天下无对!”于是燕青和高俅较量了一下。高俅主动进攻,抢将入来,燕青手到,把高俅扭定,颠翻在地上,半晌撑不起。这一扑,唤做“夺命扑”。这是燕青相扑中的绝招,比他战胜任原的“鹁鸽旋”厉害得多。

■ 山海经

《水浒传》与泰山岱庙

泰山岱庙

挖掘现场

蚌器

出土的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