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0431)88600606 “北国...

1
本报5月29日讯 (记者张红玉 程光) 截至今天晚上19时,“5 · 28”地震共造成松 原市宁江区内房屋一般受损1345户,严重 受损 592 户,其中农村 486 户,城区 106 户。 地震发生后,松原市各级党委、政府全 力组织抗震救灾工作,相关部门迅速赶赴 震区一线,查看灾情,组织危险地区群众转 移避险。市地震局加强余震监测预报,坚 决防止余震和次生灾害造成人员及财产损 失;市气象局各单位加强应急值守,组织专 家及时与吉林省气象台会商,从发生地震 当日 4 时开始每 3 小时为震区提供未来 72 小时滚动预报,并组织业务人员到现场进 行核查并提供现场气象服务。市住建局向 震区派出专家,了解房屋受损情况,确保鉴 定工作如期完工,为下一步灾后重建工作 做好准备。市公用事业局全力组织人力对 市政道路、桥梁、污水管线、雨水管线、自来 水管线、供热烟囱、燃气门站和燃气管线等 重点部位受损情况进行排查,确保城市基 础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宁江区进一步查实核准灾情,重点核 查房屋受损情况,逐户排查,全部登记造 册,做到全面详实,不漏一户。并做好群 众安置场所的安全管理,防止出现安全问 题。严密防范发生次生灾害,对受损房屋 特别是严重受损房屋,要死看死守,坚决 防止有人返回进入。通过搭建临时帐篷、 租宾馆、投亲靠友等多种方式,妥善转移 安置受灾群众。同时,按照灾区需要什么 就准备什么、缺什么就调运什么的原则, 抓紧备齐备足各类物资,力争在最短时间 内拨付到位,及时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 积极安排好震区群众生活。 为避免救灾物资出现被滥用和浪费 的现象,最大程度发挥救灾物资的作用, 为防震救灾提供坚强物质保障,由区民政 部门牵头,负责帐篷、饮水、食物、各类生 活用品和药品等物资储备与管理,对接收 到的物资,做到接收有序和调配高效,严 格做好痕迹记录,有据可查。 松原:妥善安排震区群众生活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5月29 日上午,天空时晴时阴,气温依然很 低,但是松原震区人民的心头却是 暖乎乎的。 满载深情厚谊的运输车队接 连不断地驶往震中松原市宁 江区毛都站镇,源源不断地把各种 救灾物资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 他们中有企业人士,有部队官兵, 有志愿者。 松粮集团的车队来了,他们为 灾区人民带来 4000 斤优质大米。四 川省吉林商会和四川杏华堂生物科 技有限公司的车队来了,他们为灾 区 人 民 带 来 300 箱 水 、100 箱 方 便 面、100 件雨衣、100 把雨伞。总裁何 为女士是松原人,她说,她出生在松 原,现在又在松原做项目,地震发生 前一天,她正在从松原返四川的途 中,得到消息后,马上折回,购置了 价值2万余元的物品运往震区,献上 自己的一片爱心。 松原市爱心志愿者服务队来 了,松原市蓝天志愿者协会来了,吉 林油田松江小学红领巾志愿者服务 队来了……他们带来丰厚物品的同 时,也给予受灾群众以精神的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93157部 队听说松原发生地震后,立即购置 价值2万元的方便面、矿泉水等物品 迅速运来,副司令员刘广斌表示,军 民鱼水情深意长,支援灾区责无旁 贷。他们此次的目的主要是对接, 如果后续震区人民有什么需要,他 们仍会迅速过来,缺什么送什么,军 民携手共渡难关。 情系灾区,爱满松江。有党和 政府的深切关怀,有部队官兵的鼎 力相助,有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 无私奉献,什么困难都能战胜! 爱满松江 本报记者 张红玉 程光 本报5月29日讯 (记者张红玉 程光) 据中国 地震台网自动测定,5 月 29 日 14 时 36 分,松原市 宁江区附近发生 3.7 级左右地震。两日内再次发 生较大级别地震,接下来是否还会发生大震,松 原市民内心充满了疑惑。为此,记者采访了正在 松原震中调研的国家防灾科技学院原院长、博士 生导师薄景山。 薄景山说,目前,还没有技术手段能精准预 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据我们判断,此次 3.7 级地震是“5 · 28”地震的余震,是“5 · 28”地震 后正常能量的释放,并不是市民所想的余震多, 就要发生大地震。近几年,松原市委、市政府及 地震局等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基本搞清楚了 地下断层的状况。地震震级的大小和断层规模 有关,松原地区地下没有大规模断层,不具备发 生大地震的可能。 就地震时地面发生的“喷砂”现象,薄景山说, 这是砂土液化现象。地震时,地下饱和的砂土在 合适的条件下液化而喷出地面,属于正常现象。 对于有市民猜测的地震是否与石油开采活 动有关问题,薄景山说,深井注水和水库蓄水可 能发生地震,属于人造地震,但是松原的地震是 天然的。石油开采涉及的地下范围在 1-2 千米深 度,而松原的地震震源在十几千米的深度,根本 不是一个事,松原地震与石油开采没有关系。另 外,最近发生的气温不正常、发生龙卷风以及冰 雹等天气也只是一种巧合,与地震没有任何关系。地震前后气温升高或 者降低与地震无关,包括地震后降雨,也与地震无关。 薄景山充分肯定了松原市的防震减灾工作,对松原抗震救灾工作充 满信心。他希望市民不要恐慌,不要信谣造谣。他说,只要按照规范标准 建设房屋,加地梁、圈梁以及混凝土结构的支柱,把房子建好,就可以有效 防震。另外,地震时注意不要乱跑,要就近找到安全区域躲着或者趴下, 避免慌乱逃生而受伤。 3.7 本报讯 (记 者 张 力 军) 5月28日松原市发生地震 后,省畜牧业管理局迅速成立抗震救灾技术工作队, 由一名副局长带队,赶赴灾区,指导和支持当地的抗 震救灾工作,并紧急从省动物疫情应急物资储备库调 拨了价值37万余元的消毒药、防护服等物资支援灾 区。抗震救灾工作队到达松原市宁江区毛都站镇后 检察了受灾的畜牧站、检疫申报点,并现场指导救灾 工作。 据悉,指导组的主要工作是防止震后动物尸体造 成疫情传播,防止非正常死亡动物屠宰后进入市场, 防止涉氨屠宰企业震后出现泄漏引发火灾、爆炸等 事故。 省畜牧局派出工作组赴松原 木墙、木瓦、木烟囱、木栅 栏 、木 柴 垛 …… 在 中国吉林省抚 松县漫江镇,长白山密林深处,有一 座远近闻名的木屋村,被誉为长白 山“最后的木屋村落”。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这 座一度人去楼空、日渐衰败的古老 村落,再度热闹起来,重获新生。 长白山木屋源自金代时期女真 人创造并居住的一种木质结构房 屋,名叫“木榼楞”。20 世纪 80 年代 起,专家们在长白山区发现了多处 木屋村落遗存,其中锦江木屋村保 存最为完好,被誉为长白山区“最后 的木屋村落”。 尽管专家认为具有远古遗风的 长白山木屋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宝 贵的旅游资源,可与北京四合院、山 西大院、云南竹楼、草原毡房等媲 美,但木屋村落几乎都在深山密林, 多数面临日渐衰败甚至废弃的命 运。 与其他木屋村一样,锦江木屋 村的村民自古“靠山吃山”,主要以 伐木、挖参、渔猎等谋生。随着当地 生态保护加强,长白山林区开始停 伐禁猎,再加上交通不便,村民们谋 生日渐艰难。 改革开放以来,锦江木屋村大 多数村民尤其是年轻人纷纷走出大 山,进城务工。全村70多户人家, 只剩下15户居民,且多为留守老 人。绝大多数木屋无人居住,年久 失修,个别甚至出现坍塌现象。 村民于艳霞家里就有一栋老木 屋,儿子和儿媳外出打工,木屋长年 无人居住。她想着村子早晚得成为 “空心村”,不如换点钱合算,就 3 万 元贱卖给了村里的人家。 就是这一笔买卖,后来让她一 直后悔不已。 看见锦江木屋村这一珍贵的文化遗存渐渐衰败,当地政府 伸出援助之手。漫江镇镇长马宏宇说,为保护和盘活这一处宝 贵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投入资金对村里的古屋进行修缮,将整 村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依托长白山旅游区的游客溢 出效应,大力宣传其独特的文化旅游价值。 2013年,锦江木屋村作为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满族古木屋 建筑群,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木屋村声名渐起,各地游客 口口相传,慕名而来。 走近木屋村,但见原始森林掩映之下,全村近 60 栋房屋,全 由纯原木建造:以粗细长短相同的树干卯榫相扣为墙,外敷黄泥, 挡风御寒;房顶铺就一片片木瓦,防水隔雪;厨房烟囱,选用空心 老树做成,其他盆、勺、桌、椅等生活用品,也皆用木打造…… 独有的森林木屋民居,浓浓的关东民俗风情,而且春有百 花、夏有绿荫、秋赏彩林、冬玩冰雪……锦江木屋村吸引着越来 越多的游客。观光之余,也产生了巨大的住宿、餐饮、购物需求。 曾经离开的村民从中看到了商机,不少人重返家园,搞起了 乡村旅游。于艳霞办起山村家庭旅馆,忙不过来,在城里上班的 儿子也回来一起帮着打理,儿媳也在村里展示传统满族剪纸,生 意十分红火。 没多久,于艳霞的山村家庭旅馆床位不够,想着向村里人买 回一栋同样大小的木屋,“几年前只卖 3 万元,现在买回来居然 花了 40 多万元,多花了 10 多倍的钱”。 一卖一买,于艳霞既懊恼又高兴。懊恼的是,自己多花了冤 枉钱;高兴的是,这说明木屋村的日子越来越金贵…… 于艳霞虽出身农民,但也颇有经营意识。在当地政府指导 下,她牵头成立木屋旅游专业合作社。村民们或喂养农家猪,或 提供柴鸡柴蛋,或专门做豆腐,或开办木屋旅馆……各家分工不 同,利益共享,明码标价,规范经营。 极富特色的木屋村,名气越传越远,游客越来越多。仅 2017年,这个小小的村子就接待了5万游客,许多摄影爱好者和 影视剧组也慕名前来采风、取景。 抚松县旅游局局长宋赫介绍,下一步,县里将支持锦江木屋 村继续挖掘长白山放山、狩猎和高跷秧歌等习俗,让更多民俗和 文化遗产在这里“活”起来,吸引游客参观的同时,也吸引更多年 轻人回乡创业,参与保护和发展木屋村落。 历经百年沧桑、埋没密林深处、终得完整保存的古老木屋村 落,赢得越来越多的关注,也正开启自己全新的明天。 (据新华社长春 5 月 28 日电) 04 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三 编辑 周力 孙若要闻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0431)88600606 5 月 28 日 13 时许,吉林旅游以一场名为 “北国风光吉人吉祥”的主题推介活动重磅 亮相南京。现场的江苏旅游业界人士纷纷 竖起大拇指,推介带给金陵的不止新奇,更 有惊喜和憧憬。 在南京国际会议大酒店二楼展厅入口 处,一粉一蓝两只“天池怪兽”挥动手臂欢迎 宾客。憨态可掬的长白山旅游吉祥物一下 就抓住了宾客的眼球。人们争相合影的同 时,也在体验着“萌萌”的长白山。 不远处飘来的马头琴曲低沉悠扬,将宾 客吸引到了以传统渔猎文化为特色的松原 市展区。 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尽可能 多地向南京市民和江苏旅行社企业展示吉 林省旅游产业的无限活力,我省各地推介展 位各出奇招: 长春市带来了“红旗牌”汽车模型;吉 林市推陈出新“东北新三宝”,晶莹剔透的 橄榄石首饰、甜而不腻的“雾凇饼”糕点、既 可观赏亦可用于烹饪的迷你乌拉满族火 锅,各具特色;素有“东方马德里”之称的 “英雄城”四平,围绕红色旅游和满族文化 资源,展出限量款纪念币和满文书法、传统 旗袍;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典范辽源,则为新支柱轻纺产业找到了“旅游+” 新表达,捧出实用价值与市场卖点兼具的 棉袜“花束”。 展厅另一侧,梅河口市的试吃环节颇受 青睐,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带来了绿色农产 品,开口松子个头饱满,长白飞鸭肉质紧 实。隔壁,是一番色彩浓艳的关东风情。在 “玉米之乡”公主岭市展位上,毛茸茸的公鸡 摆件小巧玲珑,拈起一瞧,竟是由秸秆编织 而成;姹紫嫣红、活灵活现的农耕画作,出自 白城市农民画匠之手。 延边州展区人头攒动,小到书签钥匙 扣,大到人偶摆件、腰鼓工艺品,再到酱菜、 冷面、锅巴等美食美味,应有尽有,尽显朝鲜 族热情。 最香气撩人的莫过于通化展位,吃一口 热气腾腾的人参馅饺子,品一口醇美的葡萄 酒佳酿,再闻一闻人参盆景的屡屡花香,好 不舒畅惬意。 与展区相对的廊厅,被布置成半通透的 “吉林风光摄影展”。远远望去,数十张错落 有致的摄影图片在灯光照射下,清晰明亮、 色彩饱满。走进一看,从长白山天池到落雪 温泉,从雾凇美景到莽莽林海,再从山花烂 漫、古树岑天,到松漠雄风、现代农庄,我省 冰雪旅游、生态旅游、养生旅游等多元化“旅 游热点”让人目不暇接。 16 时,推介活动主会场里掌声阵阵,江 苏来宾眼见 5 条“清爽吉林 22℃的夏天”消 夏OK之旅线路一股脑发布,兴奋不已。 “活动能观赏、有互动。《舞动冰凌》 《飞舞的丹顶鹤》《欢欢喜喜过大年》等节 目颇具艺术气息,载歌载舞呈现出吉林省 雄浑壮美的江河山川和热情饱满的民风 民俗,我很心动。”南京市民陈珂说,看得 见、摸得着的旅游推介,让她乐在其中,也 让吉林省“清爽吉林22℃的夏天”“温暖相 · 冬季到吉林来玩雪”两大旅游品牌深 入人心。 17 时许,告别热情的江苏观众,短暂的 吉林旅游主题推介南京之行结束了。而对 吉林、江苏两省游客来说,新的线路刚刚启 航…… “北国风光吉人吉祥”的新表达 —吉林旅游赴南京交流合作花絮 本报记者 李樊 贾宇航是敦化市雁鸣湖镇小山村的村 主任助理,如今的他又有了一个新身份“新时代传习所”的宣讲员。 “传习所自成立以来,各种大型宣讲活 动不断走进传习所,表现形式多样,宣讲内 容广泛。以前我们村民了解国家政策都非 常片面,而传习所是专门为我们老百姓解读 这些政策的,有什么问题、难题都可以为我 们解答,既方便了政策的传达和落实,也给 农民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地方。”贾宇航 说,“通过接地气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文娱节 目以及切合实际的志愿服务活动,使全过程 既严谨有序,又生动活泼,现在越来越多的 村民自发地走进‘新时代传习所’,接受先进 文化知识。” 去年 11 月 6 日,我省首个“新时代传习 所”在小山村正式揭牌成立。60余人组成 了基层宣讲员队伍、文艺骨干队伍以及志 愿服务队伍,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娱节目以 及切合实际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小山村乡 风越发文明,更为小山村的振兴提供了不 竭动力。 能成为村里传习所的一名宣讲员,这 让贾宇航的奶奶毕秀芳老人特别自豪: “传习所建得太好了,没事的时候我总过 来,到这跳舞啊、唱歌啊,还能了解到党的 好政策。孙子做宣讲员,我特别支持他, 经常跟他说,现在政策好,你年轻,得多为 人民做好事。” 作为一个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小山村通 过建立游客、宣讲员、村民三者之间的互动 式开放宣讲体系,让游客在参观“新时代传 习所”的同时,也可以作为临时宣讲员登上 宣讲台,将全国各地不同地域、不同风俗的 特色文化带给小山村的村民。 视野打开了,小山村也变得越来越富。 小山村党支部书记史学良说:“小山村 ‘新时代传习所’成立以来已经组织活动20 余次,覆盖全村 1065 人,实现了全覆盖。随 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村民的思想观念也同时 在变,村里没有垃圾,卫生都是每家每户主 动来打扫。” 人改变了环境,环境也同时改变了人。 小山村成立了旅游公司,并且与资深旅 行社合作,整合旅游资源,加快乡村旅游发 展步伐,为贫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拓宽收 入渠道。定期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传习 所接受扶贫政策讲解,提供就业指导,使传 习所成为传递关爱的重要阵地。 谈到小山村的变化,史学良开心地笑 了:“项目进来挺多的,现在我们人均收入光 种植业一项就是1.6万元,今年再加上旅游 收入的话,还能更可观!我们原来出去打工 的人基本都回来了!” 敦化市雁鸣湖镇小山村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促进乡风文明的形成,并且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小山村的大变化 本报记者 吕航 白山市大力发 展生态效益型特色 农业,通过退粮进特 战略 ,做足“ 一增一 减”文章,去年新增 24.38 万亩,总面积达 50万亩。图为临江 市苇沙河镇葫芦套 村五味子种植基地。 李广友 本报记 者 王春宝 摄

Transcript of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0431)88600606 “北国...

Page 1: Email:jlxw1bs@126.com 电话:(0431)88600606 “北国 ...jlrbszb.cnjiwang.com/pc/paper/att/201805/30/e1e05248-0bc...川省吉林商会和四川杏华堂生物科 技有限公司的车队来了,他们为灾

本报5月29日讯(记者张红玉 程光)截至今天晚上19时,“5·28”地震共造成松

原市宁江区内房屋一般受损1345户,严重

受损592户,其中农村486户,城区106户。

地震发生后,松原市各级党委、政府全

力组织抗震救灾工作,相关部门迅速赶赴

震区一线,查看灾情,组织危险地区群众转

移避险。市地震局加强余震监测预报,坚

决防止余震和次生灾害造成人员及财产损

失;市气象局各单位加强应急值守,组织专

家及时与吉林省气象台会商,从发生地震

当日4时开始每3小时为震区提供未来72

小时滚动预报,并组织业务人员到现场进

行核查并提供现场气象服务。市住建局向

震区派出专家,了解房屋受损情况,确保鉴

定工作如期完工,为下一步灾后重建工作

做好准备。市公用事业局全力组织人力对

市政道路、桥梁、污水管线、雨水管线、自来

水管线、供热烟囱、燃气门站和燃气管线等

重点部位受损情况进行排查,确保城市基

础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宁江区进一步查实核准灾情,重点核

查房屋受损情况,逐户排查,全部登记造

册,做到全面详实,不漏一户。并做好群

众安置场所的安全管理,防止出现安全问

题。严密防范发生次生灾害,对受损房屋

特别是严重受损房屋,要死看死守,坚决

防止有人返回进入。通过搭建临时帐篷、

租宾馆、投亲靠友等多种方式,妥善转移

安置受灾群众。同时,按照灾区需要什么

就准备什么、缺什么就调运什么的原则,

抓紧备齐备足各类物资,力争在最短时间

内拨付到位,及时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

积极安排好震区群众生活。

为避免救灾物资出现被滥用和浪费

的现象,最大程度发挥救灾物资的作用,

为防震救灾提供坚强物质保障,由区民政

部门牵头,负责帐篷、饮水、食物、各类生

活用品和药品等物资储备与管理,对接收

到的物资,做到接收有序和调配高效,严

格做好痕迹记录,有据可查。

松原:妥善安排震区群众生活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5月 29

日上午,天空时晴时阴,气温依然很

低,但是松原震区人民的心头却是

暖乎乎的。

满载深情厚谊的运输车队接

连不断地驶往震中——松原市宁

江区毛都站镇,源源不断地把各种

救灾物资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

他们中有企业人士,有部队官兵,

有志愿者。

松粮集团的车队来了,他们为

灾区人民带来4000斤优质大米。四

川省吉林商会和四川杏华堂生物科

技有限公司的车队来了,他们为灾

区人民带来 300 箱水、100 箱方便

面、100件雨衣、100把雨伞。总裁何

为女士是松原人,她说,她出生在松

原,现在又在松原做项目,地震发生

前一天,她正在从松原返四川的途

中,得到消息后,马上折回,购置了

价值2万余元的物品运往震区,献上

自己的一片爱心。

松原市爱心志愿者服务队来

了,松原市蓝天志愿者协会来了,吉

林油田松江小学红领巾志愿者服务

队来了……他们带来丰厚物品的同

时,也给予受灾群众以精神的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93157部

队听说松原发生地震后,立即购置

价值2万元的方便面、矿泉水等物品

迅速运来,副司令员刘广斌表示,军

民鱼水情深意长,支援灾区责无旁

贷。他们此次的目的主要是对接,

如果后续震区人民有什么需要,他

们仍会迅速过来,缺什么送什么,军

民携手共渡难关。

情系灾区,爱满松江。有党和

政府的深切关怀,有部队官兵的鼎

力相助,有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

无私奉献,什么困难都能战胜!

爱 满 松 江本报记者 张红玉 程光

本报5月29日讯(记者张红玉 程光)据中国

地震台网自动测定,5月29日14时36分,松原市

宁江区附近发生3.7级左右地震。两日内再次发

生较大级别地震,接下来是否还会发生大震,松

原市民内心充满了疑惑。为此,记者采访了正在

松原震中调研的国家防灾科技学院原院长、博士

生导师薄景山。

薄景山说,目前,还没有技术手段能精准预

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据我们判断,此次

3.7级地震是“5·28”地震的余震,是“5·28”地震

后正常能量的释放,并不是市民所想的余震多,

就要发生大地震。近几年,松原市委、市政府及

地震局等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基本搞清楚了

地下断层的状况。地震震级的大小和断层规模

有关,松原地区地下没有大规模断层,不具备发

生大地震的可能。

就地震时地面发生的“喷砂”现象,薄景山说,

这是砂土液化现象。地震时,地下饱和的砂土在

合适的条件下液化而喷出地面,属于正常现象。

对于有市民猜测的地震是否与石油开采活

动有关问题,薄景山说,深井注水和水库蓄水可

能发生地震,属于人造地震,但是松原的地震是

天然的。石油开采涉及的地下范围在1-2千米深

度,而松原的地震震源在十几千米的深度,根本

不是一个事,松原地震与石油开采没有关系。另

外,最近发生的气温不正常、发生龙卷风以及冰

雹等天气也只是一种巧合,与地震没有任何关系。地震前后气温升高或

者降低与地震无关,包括地震后降雨,也与地震无关。

薄景山充分肯定了松原市的防震减灾工作,对松原抗震救灾工作充

满信心。他希望市民不要恐慌,不要信谣造谣。他说,只要按照规范标准

建设房屋,加地梁、圈梁以及混凝土结构的支柱,把房子建好,就可以有效

防震。另外,地震时注意不要乱跑,要就近找到安全区域躲着或者趴下,

避免慌乱逃生而受伤。

松原发生3 . 7

级余震

地震专家权威解读

本报讯(记者张力军)5月 28日松原市发生地震

后,省畜牧业管理局迅速成立抗震救灾技术工作队,

由一名副局长带队,赶赴灾区,指导和支持当地的抗

震救灾工作,并紧急从省动物疫情应急物资储备库调

拨了价值 37万余元的消毒药、防护服等物资支援灾

区。抗震救灾工作队到达松原市宁江区毛都站镇后

检察了受灾的畜牧站、检疫申报点,并现场指导救灾

工作。

据悉,指导组的主要工作是防止震后动物尸体造

成疫情传播,防止非正常死亡动物屠宰后进入市场,

防止涉氨屠宰企业震后出现泄漏引发火灾、爆炸等

事故。

省畜牧局派出工作组赴松原

木墙、木瓦、木烟囱、木栅

栏、木柴垛……在中国吉林省抚

松县漫江镇,长白山密林深处,有一

座远近闻名的木屋村,被誉为长白

山“最后的木屋村落”。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这

座一度人去楼空、日渐衰败的古老

村落,再度热闹起来,重获新生。

长白山木屋源自金代时期女真

人创造并居住的一种木质结构房

屋,名叫“木榼楞”。20世纪80年代

起,专家们在长白山区发现了多处

木屋村落遗存,其中锦江木屋村保

存最为完好,被誉为长白山区“最后

的木屋村落”。

尽管专家认为具有远古遗风的

长白山木屋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宝

贵的旅游资源,可与北京四合院、山

西大院、云南竹楼、草原毡房等媲

美,但木屋村落几乎都在深山密林,

多数面临日渐衰败甚至废弃的命

运。

与其他木屋村一样,锦江木屋

村的村民自古“靠山吃山”,主要以

伐木、挖参、渔猎等谋生。随着当地

生态保护加强,长白山林区开始停

伐禁猎,再加上交通不便,村民们谋

生日渐艰难。

改革开放以来,锦江木屋村大

多数村民尤其是年轻人纷纷走出大

山,进城务工。全村70多户人家,

只剩下15户居民,且多为留守老

人。绝大多数木屋无人居住,年久

失修,个别甚至出现坍塌现象。

村民于艳霞家里就有一栋老木

屋,儿子和儿媳外出打工,木屋长年

无人居住。她想着村子早晚得成为

“空心村”,不如换点钱合算,就3万

元贱卖给了村里的人家。

就是这一笔买卖,后来让她一

直后悔不已。

看见锦江木屋村这一珍贵的文化遗存渐渐衰败,当地政府

伸出援助之手。漫江镇镇长马宏宇说,为保护和盘活这一处宝

贵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投入资金对村里的古屋进行修缮,将整

村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依托长白山旅游区的游客溢

出效应,大力宣传其独特的文化旅游价值。

2013年,锦江木屋村作为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满族古木屋

建筑群,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木屋村声名渐起,各地游客

口口相传,慕名而来。

走近木屋村,但见原始森林掩映之下,全村近60栋房屋,全

由纯原木建造:以粗细长短相同的树干卯榫相扣为墙,外敷黄泥,

挡风御寒;房顶铺就一片片木瓦,防水隔雪;厨房烟囱,选用空心

老树做成,其他盆、勺、桌、椅等生活用品,也皆用木打造……

独有的森林木屋民居,浓浓的关东民俗风情,而且春有百

花、夏有绿荫、秋赏彩林、冬玩冰雪……锦江木屋村吸引着越来

越多的游客。观光之余,也产生了巨大的住宿、餐饮、购物需求。

曾经离开的村民从中看到了商机,不少人重返家园,搞起了

乡村旅游。于艳霞办起山村家庭旅馆,忙不过来,在城里上班的

儿子也回来一起帮着打理,儿媳也在村里展示传统满族剪纸,生

意十分红火。

没多久,于艳霞的山村家庭旅馆床位不够,想着向村里人买

回一栋同样大小的木屋,“几年前只卖3万元,现在买回来居然

花了40多万元,多花了10多倍的钱”。

一卖一买,于艳霞既懊恼又高兴。懊恼的是,自己多花了冤

枉钱;高兴的是,这说明木屋村的日子越来越金贵……

于艳霞虽出身农民,但也颇有经营意识。在当地政府指导

下,她牵头成立木屋旅游专业合作社。村民们或喂养农家猪,或

提供柴鸡柴蛋,或专门做豆腐,或开办木屋旅馆……各家分工不

同,利益共享,明码标价,规范经营。

极富特色的木屋村,名气越传越远,游客越来越多。仅

2017年,这个小小的村子就接待了5万游客,许多摄影爱好者和

影视剧组也慕名前来采风、取景。

抚松县旅游局局长宋赫介绍,下一步,县里将支持锦江木屋

村继续挖掘长白山放山、狩猎和高跷秧歌等习俗,让更多民俗和

文化遗产在这里“活”起来,吸引游客参观的同时,也吸引更多年

轻人回乡创业,参与保护和发展木屋村落。

历经百年沧桑、埋没密林深处、终得完整保存的古老木屋村

落,赢得越来越多的关注,也正开启自己全新的明天。

(据新华社长春5月28日电)

﹃空心村﹄的﹃破木屋﹄如何变成﹃黄金屋﹄

——长白山﹃最后的木屋村落﹄重生记

新华社记者

王明浩

邹声文

段续

04 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三 编辑 周力 孙若珺

要闻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0431)88600606

5月28日13时许,吉林旅游以一场名为

“北国风光吉人吉祥”的主题推介活动重磅

亮相南京。现场的江苏旅游业界人士纷纷

竖起大拇指,推介带给金陵的不止新奇,更

有惊喜和憧憬。

在南京国际会议大酒店二楼展厅入口

处,一粉一蓝两只“天池怪兽”挥动手臂欢迎

宾客。憨态可掬的长白山旅游吉祥物一下

就抓住了宾客的眼球。人们争相合影的同

时,也在体验着“萌萌”的长白山。

不远处飘来的马头琴曲低沉悠扬,将宾

客吸引到了以传统渔猎文化为特色的松原

市展区。

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尽可能

多地向南京市民和江苏旅行社企业展示吉

林省旅游产业的无限活力,我省各地推介展

位各出奇招:

长春市带来了“红旗牌”汽车模型;吉

林市推陈出新“东北新三宝”,晶莹剔透的

橄榄石首饰、甜而不腻的“雾凇饼”糕点、既

可观赏亦可用于烹饪的迷你乌拉满族火

锅,各具特色;素有“东方马德里”之称的

“英雄城”四平,围绕红色旅游和满族文化

资源,展出限量款纪念币和满文书法、传统

旗袍;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典范——

辽源,则为新支柱轻纺产业找到了“旅游+”

新表达,捧出实用价值与市场卖点兼具的

棉袜“花束”。

展厅另一侧,梅河口市的试吃环节颇受

青睐,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带来了绿色农产

品,开口松子个头饱满,长白飞鸭肉质紧

实。隔壁,是一番色彩浓艳的关东风情。在

“玉米之乡”公主岭市展位上,毛茸茸的公鸡

摆件小巧玲珑,拈起一瞧,竟是由秸秆编织

而成;姹紫嫣红、活灵活现的农耕画作,出自

白城市农民画匠之手。

延边州展区人头攒动,小到书签钥匙

扣,大到人偶摆件、腰鼓工艺品,再到酱菜、

冷面、锅巴等美食美味,应有尽有,尽显朝鲜

族热情。

最香气撩人的莫过于通化展位,吃一口

热气腾腾的人参馅饺子,品一口醇美的葡萄

酒佳酿,再闻一闻人参盆景的屡屡花香,好

不舒畅惬意。

与展区相对的廊厅,被布置成半通透的

“吉林风光摄影展”。远远望去,数十张错落

有致的摄影图片在灯光照射下,清晰明亮、

色彩饱满。走进一看,从长白山天池到落雪

温泉,从雾凇美景到莽莽林海,再从山花烂

漫、古树岑天,到松漠雄风、现代农庄,我省

冰雪旅游、生态旅游、养生旅游等多元化“旅

游热点”让人目不暇接。

16时,推介活动主会场里掌声阵阵,江

苏来宾眼见5条“清爽吉林 22℃的夏天”消

夏OK之旅线路一股脑发布,兴奋不已。

“活动能观赏、有互动。《舞动冰凌》

《飞舞的丹顶鹤》《欢欢喜喜过大年》等节

目颇具艺术气息,载歌载舞呈现出吉林省

雄浑壮美的江河山川和热情饱满的民风

民俗,我很心动。”南京市民陈珂说,看得

见、摸得着的旅游推介,让她乐在其中,也

让吉林省“清爽吉林 22℃的夏天”“温暖相

约·冬季到吉林来玩雪”两大旅游品牌深

入人心。

17时许,告别热情的江苏观众,短暂的

吉林旅游主题推介南京之行结束了。而对

吉林、江苏两省游客来说,新的线路刚刚启

航……

“北国风光吉人吉祥”的新表达——吉林旅游赴南京交流合作花絮

本报记者 李樊

贾宇航是敦化市雁鸣湖镇小山村的村

主任助理,如今的他又有了一个新身份——

“新时代传习所”的宣讲员。

“传习所自成立以来,各种大型宣讲活

动不断走进传习所,表现形式多样,宣讲内

容广泛。以前我们村民了解国家政策都非

常片面,而传习所是专门为我们老百姓解读

这些政策的,有什么问题、难题都可以为我

们解答,既方便了政策的传达和落实,也给

农民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地方。”贾宇航

说,“通过接地气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文娱节

目以及切合实际的志愿服务活动,使全过程

既严谨有序,又生动活泼,现在越来越多的

村民自发地走进‘新时代传习所’,接受先进

文化知识。”

去年11月6日,我省首个“新时代传习

所”在小山村正式揭牌成立。60余人组成

了基层宣讲员队伍、文艺骨干队伍以及志

愿服务队伍,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娱节目以

及切合实际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小山村乡

风越发文明,更为小山村的振兴提供了不

竭动力。

能成为村里传习所的一名宣讲员,这

让贾宇航的奶奶毕秀芳老人特别自豪:

“传习所建得太好了,没事的时候我总过

来,到这跳舞啊、唱歌啊,还能了解到党的

好政策。孙子做宣讲员,我特别支持他,

经常跟他说,现在政策好,你年轻,得多为

人民做好事。”

作为一个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小山村通

过建立游客、宣讲员、村民三者之间的互动

式开放宣讲体系,让游客在参观“新时代传

习所”的同时,也可以作为临时宣讲员登上

宣讲台,将全国各地不同地域、不同风俗的

特色文化带给小山村的村民。

视野打开了,小山村也变得越来越富。

小山村党支部书记史学良说:“小山村

‘新时代传习所’成立以来已经组织活动20

余次,覆盖全村1065人,实现了全覆盖。随

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村民的思想观念也同时

在变,村里没有垃圾,卫生都是每家每户主

动来打扫。”

人改变了环境,环境也同时改变了人。

小山村成立了旅游公司,并且与资深旅

行社合作,整合旅游资源,加快乡村旅游发

展步伐,为贫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拓宽收

入渠道。定期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传习

所接受扶贫政策讲解,提供就业指导,使传

习所成为传递关爱的重要阵地。

谈到小山村的变化,史学良开心地笑

了:“项目进来挺多的,现在我们人均收入光

种植业一项就是1.6万元,今年再加上旅游

收入的话,还能更可观!我们原来出去打工

的人基本都回来了!”

敦化市雁鸣湖镇小山村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促进乡风文明的形成,并且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小 山 村 的 大 变 化本报记者 吕航

白 山 市 大 力 发

展生态效益型特色

农业,通过退粮进特

战略,做足“一增一

减”文章,去年新增

24.38万亩,总面积达

50 万亩。图为临江

市苇沙河镇葫芦套

村五味子种植基地。

李广友 本报记

者 王春宝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