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 nou.edu.twdpa/20131008.pdf · 護政策態度實證調查的啟示...

43

Transcript of 列印 - nou.edu.twdpa/20131008.pdf · 護政策態度實證調查的啟示...

  • I

  • II

  • III

    目 錄

    會議緣起 1-2 海外及大陸貴賓 3-4 議程 5-10 論文摘要 11-32 籌備委員會 33 工作團隊 34-35 本系成員 36

  • IV

    Content About the Conference 1-2 

    Honorable Guests 3-4

    Agenda 5-10

    Abstracts 11-32 Committee for Conference Preparation 33

    Work Team of the Conference 34-35

    Snapshots of DPA 36

  • 1

    會議緣起 一、會議宗旨

    近年來台灣民主政治成就已深獲國際社會肯定,而如何促使臺灣邁向成熟的公民社

    會與國家民主政治優質化發展息息相關。由於就讀國立空中大學(以下簡稱本校)之

    學生皆為成年人,絕大多數具備公民資格並擁有參與公共事務運作之實際經驗,因此

    學習成為優質的公民以及正確地認知公民社會之真諦將更形重要。抑有進者,教育部

    近年來將培育學生公民素養視為大學教育的重要關鍵目標,並期待在教育歷程中予以

    強化及精進。為呼應公民素養為台灣極需積極規劃與永續經營的政策,本校除將之訂

    為學生基本素養,更基於「公民社會」課題正屬本校公共行政學系(以下稱本系)之

    學術專業領域,加上本系已於 2011 年及 2012 年分別舉辦了第 1 屆與第 2 屆建構公民社會學術研討會,故本系決定承襲此一傳統,積極籌辦 2013 年「第 3 屆建構公民社會:倫理、效能與善治」國際學術研討會,希望藉由專家學者的學術對話,激盪出一些關

    於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核心-「倫理的行政作為」與「效能的公共服務」之啟發性的思

    考,進而對台灣的行政改革和進步有所助益和貢獻。

    二、會議目的 本校及本系期望藉由本研討會,達成以下目的: 第一、促成台灣公共行政領域學者專家與大陸和國外相關領域學者交流對話; 第二、提供本系及與會學者充實相關課題之教學與研究內涵的機會; 第三、增益本土相關領域學者研究成果之國際學術能見度; 第四、期許本校及本系為台灣建構高素質公民社會貢獻力量。

  • 2

    About the Conference

    This conference is aimed to promote the study of civil socie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values and targeted to researche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who are interested in issues

    related to civil society. This year, special attention will be devoted to issues of good

    governance, effectiveness, ethics, and environmental justice. The one-day sessions provide

    you with an opportunity to closely engage in a common forum with emerging scholars who,

    while working in diverse subject areas, are united in their investigation of the meaning of

    civil society. It is hoped that this conference will become a crucial meeting point for the

    participants to share experiences and exchange ideas. We warmly welcome your

    participation.

  • 3

    海外及大陸貴賓 Honorable Guests 姓名/Name 職稱/Title

    葉文華教授

    福建廣播電視大學校長

    President of Fujian Open University, China

    Dr. Keun Namkoong

    首爾科技大學校長

    President of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r. John P. Burns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

    Dean, 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4

    王麗霞博士

    華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兼院長

    Dean,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qiao University

    Dr. Wu Wei

    南洋理工大學 公共行政南洋研究中心主任

    Director, Nanyang Centre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 5

    議程 Agenda

    2013 年 10 月 8 日星期二 08:30-09:00 報到(教學大樓 1 樓中庭) 09:00-09:30 開幕式:貴賓致詞(教學大樓 5 樓國際會議廳)

    09:30-10:20 主題演講(教學大樓 5 樓國際會議廳) Civil Society and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in South Korea 10:20-10:30 茶敘(教學大樓 5 樓國際會議廳)

    10:30-12:00 圓桌論壇Ⅰ(教學大樓 5 樓國際會議廳)

    主題:How to Do Good Governance? 12:00-13:30 餐會及交流合作意向書簽訂儀式(教學大樓 5 樓國際會議廳)

    13:30-15:00 圓桌論壇Ⅱ(教學大樓 5 樓國際會議廳) 主題:兩岸遠距公民教育的發展趨勢展望

    15:00-15:20 茶敘(教學大樓 5 樓國際會議廳)

    論文分組研討學者報到(新北中心大門川堂)

    15:20-16:40

    論文分組研討

    I 公務倫理

    (4003 教室)

    論文分組研討

    II 環境正義

    (4005 教室)

    論文分組研討

    III 公民參與

    (4027 教室)

    論文分組研討

    IV 電子治理

    (4037 教室)

    論文分組研討

    V 行政創新

    (4028 教室)

    論文分組研討

    VI 危機管理

    (4032 教室)16:40-17:00 閉幕式:頒送感謝狀(新北中心劇場教室)

    開幕式 Opening

    Ceremony 2013/10/08 09:00-09:30 國際會議廳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Hall

    開幕式:貴賓致詞 Welcome and Introduction

    主持人:張繼昊(空中大學校長) Chaired by Chi Hao Chang (President of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主題演講 Keynote Speech

    2013/10/08 09:30-10:20 國際會議廳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Hall

    (英文)

    講題(Subject):Civil Society and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in South Korea 主講人:南宮槿(韓國首爾科技大學校長)

    Speaker:Keun Namkoong (President of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主持人:詹中原(考試委員、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Moderator:Chung Yuang Jan (Minister without Portfolio of the Examination Yuan/Prof., Dep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 6

    圓桌論壇Ⅰ

    Roundtable DiscussionⅠ 2013/10/08 10:30-12:00 國際會議廳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Hall

    (英文)

    主題 Subject:How to Do Good Governance? 主持人 Moderator:陳金貴 Chin Kuei Chen(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 Prof., Dep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 Policy,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引言人 Presenter:John P. Burns(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 Dean, 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與談人 Discussants: 王麗霞 Lixia Wang(華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 Dean,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qiao University) 張四明 Shih Ming Chang(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兼研發長 Dean, Dept. of Research & Development,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顧慕晴 Mu Chyng Gu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兼主任 Prof. & Chairman, Dep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 Policy,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李允傑 Yun Jie Li(空中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Prof., Dep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李宗勳 Tzung Shiun Li(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教授 Prof. of Dept.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Central Police University) 吳偉 Wu Wei(南洋理工大學公共行政南洋研究中心主任 Director, Nanyang Centre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特別論壇 2013/10/08 10:30-12:00

    教學大樓 2 樓

    主題:兩岸二校高峰會 主持人:張繼昊(空中大學校長) 共同主持人: 葉文華(福建廣播電視大學校長) 引言人: 許立一(空中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兼研究處處長) 黃之棟(空中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助理教授兼研究處研究組組長) 與談人: 1.本校一級主管 2.福建廣播電視大學與會學者

  • 7

    2013/10/08 12:00-13:30 國際會議廳

    餐會及交流合作意向書簽訂儀式

    圓桌論壇Ⅱ 2013/10/08 13:30-15:00 國際會議廳

    主題:兩岸遠距公民教育的發展趨勢展望 主持人:余致力(世新大學副校長) 引言人: 黃之棟(空中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助理教授) 廖洲棚(空中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助理教授) 與談人: 張德聰(中國青年救國團主任、空中大學生活科學系副教授) 孫煒(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研究所教授) 關鍵(華僑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兼主任) 張豔濤(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黃健新(福建廣播電視大學人事處副處長、副研究員) 塗禮雄(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審計處副處長、社會科學系副教授) 林永周(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培訓學院副院長、講師) 許立一(空中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兼主任)

    分組研討 I 公務倫理

    2013/10/08 15:20-16:40 新北中心 4003 教室

    主持人:陳德禹(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兼任教授) 發表人: 1.王光旭(臺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 2.朱金池(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學系副教授兼總務長) 3.劉嘉年(空中大學生活科學系副教授) 論文題目: 1.面對爭議性政策中雙重身份的挑戰與掙扎:以文官對美牛有條件開放政策的觀感為例 2.警察倫理規範內容之研究:制度同型化之觀點 3.以傾向分數配對法評估安寧療護對癌症末期老年病患之照護與費用的影響 評論人: 1.胡龍騰(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2.賴維堯(空中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 3.韓文蕙(金門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

  • 8

    分組研討 II 環境正義

    2013/10/08 15:20-16:40 新北中心 4005 教室

    主持人:黃瑞祺(中央研究院歐美所研究員) 發表人: 1.李翠萍(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2.張豔濤(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3.石慧瑩(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助理教授) 4.謝忠安(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生)、黃東益(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論文題目: 1.褐地重建正義:環境正義概念的延伸 2.環境正義與中國現代性:基於發展中國家視角的分析 3.從環境正義到生態正義 4.Nuke or No-Nuke?不同利害關係人核能政策態度之研究 評論人: 1.黃東益(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2.張世杰(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 3.曾建元(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 4.李永展(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分組研討 III 公民參與

    2013/10/08 15:20-16:40 新北中心 4027 教室

    主持人:黃朝盟(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兼學務長) 發表人: 1.王麗霞(華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 2.王俊元(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學系助理教授) 3.吳宗憲(臺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黃建皓(臺南大學教育經營管理研究所博士) 4.詹靜芬(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助理教授) 論文題目: 1.西方城市可持續治理中公民參與的啟示與當下的選擇 2.基層執法人員工作倦怠與公共服務動機之研究 3.如何使「公民」的「擇善固執」不致成為「參與」的「理盲濫情」?動物保護政策態度實證調查的啟示 4.新公共服務理念的實踐:公共對話途徑的探討 評論人: 1.許立一(空中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2.蔡秀涓(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3.黃榮源(文化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 4.王麗霞(華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

  • 9

    分組研討 IV 電子治理

    2013/10/08 15:20-16:40 新北中心 4037 教室

    主持人:陳敦源(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兼主任) 發表人: 1.張筵儀(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助理教授)、蔡文綺(美和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2.曾冠球(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胡龍騰(臺北大學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莊文忠(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張鐙文(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生)、張智凱(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候選人) 3.廖興中(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論文題目: 1.高齡者使用政府網站之接近性:檢視「我的 E 政府」(MyeGov)之便利性 2.電子化服務創新接受的制度誘因:以跨機關電子資料交換為例 3.全球電子治理發展之空間擴散初探:以區域空間自相關為分析方法 評論人: 1.李仲彬(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助理教授) 2.謝俊義(臺北市立大學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 3.廖洲棚(空中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助理教授)

    分組研討 V 行政創新

    2013/10/08 15:20-16:40 新北中心 4028 教室

    主持人:孫本初(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發表人: 1.宋琳(華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 2.陳欽春(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 3.夏道維(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研究員、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博士) 4.張鐙文(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生)、傅凱若(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助理教授) 論文題目: 1.城投債:由來、現狀與未來 2.結構洞在網絡治理過程之建構意涵:宜蘭縣休閒農業之個案分析 3.兩岸協議治理研究:一個制度互動的觀點 4.公共組織創新圓舞曲:我國政府機關服務創新機制與策略之初探 評論人: 1.蔡馨芳(文化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2.林麗珊(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教授) 3.關鍵(華僑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兼主任) 4.莊文忠(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

  • 10

    分組研討 VI 危機管理

    2013/10/08 15:20-16:40 新北中心 4032 教室

    主持人:孫煒(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研究所教授) 發表人: 1.李天申(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周韻采(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碩士學位學程副教授) 2.林伯州(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博士候選人)、張鎧如(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助理教授) 3.賴詩攀(華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關鍵(華僑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兼主任) 論文題目: 1.巨型災變的資訊成本分析 2.災害防救職系人員核心能力之研究:組織協力的觀點 3.治理模式、激勵機制與基層官員行為:以公共危機管理為例 評論人: 1.郭耀昌(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教務長) 2.周韻采(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碩士學位學程副教授) 3.許道然(空中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

  • 11

    論文摘要 Abstracts

  • 12

    面對爭議性政策中雙重身份的挑戰與掙扎:

    以文官對美牛有條件開放政策的觀感為例

    王光旭

    摘 要

    以往在討論官僚回應性的議題時,總期待文官系統將民眾視為顧客,使官僚體系回應民意成為重要的公共管理價值。陳敦源等(2006)對於首長電子信箱的研究,則更進一步的揭示了內部顧客要先對政策滿意,才能更積極的

    去滿足外部顧客的需求。然上述的研究都忽略了一個事實,就是文官在許多政策中,同時具有外部顧客與內部顧客

    的身份,而這兩種身份,可能會因為政策議題本身的爭議性而產生衝突,對政策執行的效果產生程度不等的影響。

    換言之,文官本身是規劃與推動政策的內部顧客,也同時是這個政策可能影響的標的團體之一,尤其是在政策頗具

    爭議性的情況下,兩種身份對政策的不同態度與掙扎,是否會影響其對政策的立場與執行,值得我們深入的探討。

    本研究以馬政府的有條件開放美牛政策為分析案例,透過問卷調查(李克特五點量表)的方式,於2012年3月到5月

    間,訪問了當時在國內各個大學就讀在職專班的文官學員,成功樣本數總計有405份。本研究的預期成果有二:第一、

    如實的呈現文官對於馬政府美牛有條件開放政策的觀感;第二、對文官在美牛政策中雙重身份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

    討論,並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文官、內部顧客、外部顧客、美牛政策、公務倫理

    臺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E-mail:[email protected]

  • 13

    警察倫理規範內容之研究:制度同型化之觀點

    朱金池*

    摘 要 古今中外警察倫理規範的內容並未完全相同,其中較具典型代表者有:英國皮爾爵士(R. Peel)於 1829 年警

    察法案通過時有關執法原則之宣言,是最早的警察執法倫理規範;以及國際警察首長協會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hiefs of Police, 簡稱 IACP)所訂定的執法倫理守則等。各國警察倫理規範之內容雖不盡相同,但從制度同型化(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的觀點言,其核心內容似有趨同之情形。所謂制度同型化,乃指在同一個或同性質的制度環境中的各個組織,其組織結構與運作會愈來愈趨向一致的過程。而且,制度環境是透過

    強制性的(coercive)、模仿性的(mimetic)及規範性的(normative)三種機制,來影響組織的結構與運作。本文擬透過文獻探討的方法,比較分析各國警察倫理規範內容之異同,並預測其未來之發展趨勢。

    關鍵詞:警察倫理、制度同型化

    *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學系副教授兼總務長。E-mail:[email protected]

  • 14

    以傾向分數配對法評估安寧療護對癌症末期老年病患之照護

    與費用的影響

    劉嘉年*

    摘 要

    過去研究指出個人醫療費用具有「高臨終成本」的現象,並認為與生命末期接受侵襲性的醫療處置有關。

    一般認為,安寧緩和醫療是比較適合臨終病人的服務,而癌症末期病人接受安寧療護應可提升生活品質又能降

    低醫療費用。本研究針對癌症死亡病患最後一個月的末期照護項目與醫療費用進行分析,檢視是否隨安寧療護

    的使用而有差別,並以傾向分數配對法製造一個可比較的配對組,以克服衛生政策評估過程中,觀察性研究的

    選擇偏誤問題。本研究採回溯性次級資料分析法,使用全民健康保險門住診的醫療費用申報檔與台灣地區死因

    資料檔,選擇 2004 年死於癌症且年齡在 65 歲以上之全民健康保險被保險人為研究標的,將使用安寧病房與居

    家安寧療護的病患當作「安寧療護組」,其餘病患為「傳統照護組」,並從傳統照護組中以傾向分數配對法找出

    符合接受安寧療護特性的病患作為「配對組」,再以多元迴歸分析與邏輯式迴歸分析比較三組的差異。末期照

    護項目的評估包含死亡前 30 天接受化學治療、急診一次以上、住院一次以上、使用加護病房一次以上四個指

    標。結果顯示傳統照護組與安寧照護組在病患特性方面有顯著不同,但安寧照護組與配對組無顯著不同,較有

    比較的基礎。安寧照護組相較於傳統照護組與配對組,有較少化學治療、住院、加護病房、急診的使用與較低

    的醫療費用。我們建議政府相關單位應鼓勵醫療院所提供更多安寧緩和醫療的服務,並認為傾向分數配對法作

    為評估衛生政策或健康服務的工具,可提供較為可信的比較基礎。

    關鍵詞:傾向分數配對法、安寧療護、末期照護、醫療費用、癌症

    *空中大學生活科學系副教授。E-mail : [email protected]

  • 15

    褐地重建正義-環境正義概念的延伸

    李翠萍*

    摘要

    環境正義概念在過去二十年來已經逐漸擴大其定義範圍,然不論環境正義的概念如何延伸,其核心價值在於思

    考環境風險在社會各類群體之間的分配公平。在工業快速發展的年代,環境污染不成比例地集中於少數族裔或低收

    人口聚居地區,使得許多原本乾淨的土地逐漸變為受污染的褐地,褐地場址周邊社區的衰退,也在環境污染問題以

    外增添了許多社會與經濟問題,因此近年來褐地重建變成為許多已開發國家亟需面對的環境議題。

    然而,褐地重建耗時費日且成本高昂,在政府有限的資源條件下,不可能同時清理並重建境內眾多的褐地場址。那

    麼,在眾多需要重建的褐地個案中,重建的優先順序是如何訂定的?而最重要的是,時至今日,從褐地重建的結果

    來看,一個褐地場址能否重建,是否會因為場址周邊居民的社經地位與種族而有所影響?換言之,褐地重建是否有

    集中於特定社經群體的趨勢?即使褐地重建個案不成比例地集中於少數族裔或相對低收之群體,是否也該視為是一

    種不正義的利益分配?本文將試圖以美國褐地重建個案為例,從正義的觀點來思考上述這些問題。 關鍵詞:環境正義、褐地正義、褐地重建、環境政策

    *中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E-mail:[email protected]

  • 16

    環境正義與中國現代性:

    基於發展中國家視角的分析

    張豔濤*

    摘 要 環境正義提出的現實背景是環境權利與義務之間的失衡。中國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正在努力追

    趕發達國家、追求現代化、追尋現代性。後發展中國家在面對環境問題時,需要從時間和空間雙重向度考量環境正

    義,發揮“後發優勢”,強化環境責任,提升環保水準,實行綠色發展、迴圈發展、低碳發展,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和諧發展之路,以實現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中國大陸提出並貫徹落實以人為

    本科學發展觀,必須深度挖掘蘊藏在“主義”中的“制度優勢”、“生態潛力”和“正義屬性”。中國轉型發展之環境正義訴求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中國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決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取得的是“人民不滿意的發展”,犧牲生態環境以取得經濟發展“是得不償失的”,人的生命一旦失去不可挽回,生態環境一旦遭到破壞極難恢復,而且“犧牲人的生命”、“破壞生態環境”和“不實現環境正義”,也很難擠身于“世界文明大國”之列。

    關鍵詞:環境正義、中國轉型發展、中國現代性

    *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E-mail:[email protected]

  • 17

    從環境正義到生態正義

    石慧瑩*

    摘 要

    近幾十年來,相應於環境社會運動的蓬勃發展,開始有人把象徵公平精神的正義理念應用到環境議題上,

    特別在環境抗爭事件上,嘗試將「環境」與「正義」進行概念連結,提出「環境正義運動」,標舉正義來對抗

    各種以不平等方式分配環境利益及負擔的不義之舉。然而,即使作為一個古老的概念,正義在觀念史上的理解

    與詮釋仍莫衷一是,以正義命名的「環境正義」也繼承了這種概念上的模糊,雖然各種關於環境正義的文獻如

    雨後春筍般湧現,但似乎仍有許多人尚未能正確理解環境正義的意涵。長此以往,環境正義終將流於浮誇紋飾

    的詞藻功能,而無法成為一個具有實質訴求內涵且經得起檢驗的學術理念。

    本文所欲探討的兩個問題,首先是對環境正義的發展脈絡進行闡釋與解析,並且探討環境正義概念的內涵

    以及環境正義是否能夠滿足世人以它做為環境典範的期待;此外,近年來常見「生態正義」與「環境正義」交

    互使用的情形,環境正義是否等同於生態正義?涉及人類各種群體之間的環境利益與負擔分配的環境正義,是

    否同樣適用於側重自然世界整全性的生態正義?本文擬檢視環境正義的發展脈絡及語意內涵來回應前述問

    題,並藉此釐清環境正義做為正義論域的研究議題究竟是一項語詞誤用或是正義理念在概念史上一次成功的擴

    展。

    關鍵詞:環境主義、環境正義、生態正義

    *中央大學客家政治與經濟研究所助理教授。E-mail:[email protected]

  • 18

    Nuke or No-nuke?不同利害關係人核能政策態度之研究

    謝忠安* 黃東益**

    摘 要 研究目的

    在核能政策研究中,Ash(2011)已證實利害關係人政策偏好與風險認知高度相關,奠基於利害關係人參與決策與

    風險溝通之基礎,其研究並未進一步瞭解利害關係人偏好與認知之形成原因,以致在利害關係人理論應用以及政府

    風險溝通時難以提出更細膩的策略設計。本研究在Ash研究基礎上,探討在福島核災發生後,台灣民眾高度接觸核能

    風險相關資訊的脈絡下,首先呈現並比較不同利害關係人之經濟/環保價值觀、核能風險認知、政策態度。其次,探

    討價值觀、風險認知以及政策態度之間的關連以及影響政策態度與風險認知的因素。對於以上問題的回答,不僅得

    以在學術上彌補學界對於我國不同關鍵群體風險認知及核能態度形成因素探討的不足,在實務上,則有助於釐清台

    灣目前核能政策爭議的利害關係人之基本樣態,裨益民眾參與、社會共識形成以及政府部門進行有效的政策溝通。

    研究方法

    本文將使用國科會及原能會委託計畫「核能設施安全認知與核能政策發展」(NSC100-NU-E-004-001-NU)執行之

    問卷調查資料進行分析,作為回答上述研究問題之經驗基礎。該研究各別針對原能會、核電廠周遭里長、不同領域

    專家學者、環保團體及網路民眾等政策利害關係人,徵詢其風險認知、對核能發電的態度與認知等重要變項之認知

    或意見,該研究針對不同關鍵群體使用不同調查方法進行,合計成功樣本數為1486份。

    關鍵詞:風險認知、個人價值觀、政策態度、利害關係人、核能政策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生。E-mail:[email protected]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E-mail:[email protected]

  • 19

    西方城市可持續治理中公民參與的啟示與當下的選擇

    王麗霞*

    摘 要

    公民參與城市可持續治理作為現代城市治理的一種趨勢,在西方國家作用明顯,借鑒西方公民參與城市治理的

    先進經驗來提升現階段中國大陸快速城市化進程中城市治理的整體水準。文章回顧了西方城市可持續治理中公民參

    與興起的背景,梳理了公民參與的重點領域和主要方式,提煉出了公民參與對於城市可持續治理的意義。提出在當

    下城市化、現代化的進程不斷加速的發展階段,要強化城市可持續治理中的公眾參與,提高公眾參與品質和水準,

    從治理觀念、制度保障、公民教育、社會價值文化等多個方面入手,進行全面系統的配套改革,提升城市可持續治

    理的能力和實效。

    關鍵詞:西方城市、可持續治理、公民參與、啟示

    *華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E-mail:[email protected]

  • 20

    基層警察公共服務動機與組織承諾之研究

    王俊元*

    摘 要

    一般而言,由於公部門所能提供的物質報酬無法和企業相比;因此,「人們為何想在政府服務」這個問題,在近

    年來已逐漸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自1990年James Perry和Lois Recascino Wise在《公共行政評論》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PAR)發表「公共服務動機的基礎」(The Motivational Bases of Public Service)後,20餘年來關於公共服務動機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PSM)的研究與理論建構已逐漸成型。近年來,相關的研究持續檢視公共服務動機如何影響

    工作表現。然而,針對不同工作屬性公務員公共服務動機之研究實屬少數。基此,本研究則以基層警察為對象,探

    討其公共服務動機與組織承諾之間的關係。

    公共服務動機在學科和領域有各不相同的含義,但它有一個共同的動機和行動重點,亦即在公領域工作動機的

    定義,其目的是為別人做好事,並塑造社會的福祉。其除了可界定為是個人以能替他人以及整體社會服務為目的之

    價值取向與內在趨動力。換言之,關於公共服務動機的調查,乃是一種紮根於探究民眾個體對於政府部門或公共組

    織目標具備服務熱誠的動機傾向。

    具體而言,本研究將以Perry等人發展出來的公共服務動機量表為基礎,藉由「理性動機」(rational)、「規範動機」

    (normative)、以及「情感動機」(affective)等三個主要面向建構本研究之問卷,並透過對台灣地區中央警察大學學士班

    二年制學生之調查,以量化的資料來進行分析。本研究期望基於本經驗研究之討論,未來能提供基層警察人力資源

    管理議題上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公共服務動機、基層警察、組織承諾、人力資源管理

    *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學系助理教授。E-mail:[email protected]

  • 21

    如何使「公民」的「擇善固執」

    不致成為「參與」的「理盲濫情」?

    --動物保護政策態度實證調查的啟示

    吳宗憲* 黃建皓**

    摘 要

    公共治理的思潮已歷經幾個轉折,從傳統公共行政的官僚模型、新公共管理的市場機制再繼續往前推進,邇來

    學者對過度市場化的治理模式,開始展開深刻的反省,因而公民參與的主張、公共服務動機的研究大行其道。然而,

    本文認為,熱烈的公民參與,在諸多與個人倫理道德相關的政策議題中,反可能使個人的「擇善固執」成為集體的

    「理盲濫情」,而公共政策研究對這些道德議題的空白,則是造成參與困境的原因。

    在本文中,本研究將以動物保護議題為例,說明何以若欲解決類此道德議題領域「理盲濫情」的公共參與困境,

    則公共政策領域的參與,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本文另亦將說明,若學者欲研究此類道德議題政策的政治可行性問題,

    可以由該議題本身的政治意識形態開始,由上往下地進行實證研究,亦可由公民對實際政策態度的調查著手,結合

    道德政策理論,由下往上第進行實證分析。本文透過公共政策研究與動物保護議題的整合性研究,對當代公共參與

    困境提出了可能的原因,並且,也透過既有文獻的分析,替未來研究此類道德政策之公共參與的研究取向,提出了

    建議,在實務上,則能替當前的流浪動物政策提出可行的解決之道。

    關鍵詞:公民參與、政治意識型態、動物保護、道德政策、公共治理

    *臺南大學行政管理系副教授。E-mail:[email protected] **臺南大學教育經營管理研究所博士

  • 22

    新公共服務理念的實踐:公共對話途徑的探討

    詹靜芬*

    摘 要

    新公共服務理論係 2000 年美國公共行政學者丹哈特夫婦針對當時盛極的新公共管理思潮所提出的反思,認為政府的職能是服務,而不是掌舵;人民應該是國家的主人,而不應該是顧客。此理論重視公民意識、鼓勵

    公民參與,以審議民主實現主權在民的理想。由於符合民主浪潮,於是許多城市的公共政策便以公民會議、法

    人論壇等形式進行,並以獲致之共識或結論作為施政依據。然而,實務上進行的結果,顯示其間存在著諸多缺

    失及限制,使得此理論似乎顯得陳義過高無法落實。為不使此一立意良善的理論,只因應用者的未求甚解而偏

    廢,本文呼籲應重新檢視丹哈特於該理論中所提出的對話概念,藉由建構公共對話機制,使新公共服務理念的

    實踐成為一種可能。

    關鍵詞:公民意識、公民會議、公共對話、審議民主、公共參與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助理教授。E-mail:[email protected]

  • 23

    高齡者使用政府網站之接近性:

    檢視「我的E政府」(MyeGov)之便利性

    張筵儀* 蔡文綺**

    摘 要

    我國政府每一年投入大量經費來建置電子化政府,其中「我的E政府」(MyeGov)便是政府最重視的資訊網站之

    一,同時亦做為一個臺灣電子化政府入口網站。依據「我的E政府」表示2002年開始,網站營運已達成每月服務一百

    萬人次以上的目標,未來預定提升到平均每月一千萬人次以上,並逐年建構各項創新功能服務,根據「我的E政府」

    統計至2007年為止,會員數約達140萬人以上。此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定義:「高

    齡化社會的定義為65 歲以上的人口數占該國總人口數的7%以上。」目前臺灣已邁入高齡社會,政府為高齡者提供

    學習活動,其中「我的E政府」可做為代表性之一。本文以高齡者老化理論的觀點為基礎,來檢視「我的E政府」網

    站設計是否符合高齡者需求,而以「我的E政府」做為一個媒介,是否會增加高齡者與政府網站之互動性。

    再者,透過網站內容分析,以「我的E政府」網址http://www.gov.tw/為例,網站首頁分為線上服務、政府資訊、

    分眾服務、專題報導以及便民服務等五個選項,點選分眾服務以及選取銀髮館項目,出現退休、終身學習以及老年

    安養三個選項。其中,銀髮族百寶箱,包含終身學習、樂活休閒、就醫復健、生活安全、退休規劃、老年安養、生

    命禮儀以及福利補助等服務。最後,根據理論以及相關文獻回顧,本文提出的研究問題有幾個方向:一、依據老化

    理論來看,「我的E政府」對於高齡者而言是否具有便利性。二、「我的E政府」有關於高齡者服務資訊有哪些?三、

    高齡者獲得「我的E政府」的服務,是否會讓高齡者生活改善? 關鍵詞:我的E政府、活動理論、政府網站、便利性、高齡者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助理教授。E-mail:[email protected] **美和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E-mail:[email protected]

  • 24

    電子化服務創新接受的制度誘因:

    以跨機關電子資料交換為例

    曾冠球 胡龍騰 莊文忠 張智凱 張鐙文*

    摘 要

    過去對於跨機關電子資料交換的研究較少從制度角度出發,本研究主要將跨機關電子資料交換視為一種電

    子化服務創新,並從制度誘因的角度探討影響公部門員工接受服務創新之因素。在新制度學派中有所謂的制度

    邏輯(institutionallogic)、制度複雜性 (institutional complexity) 或制度二元性 (institutional duality)等相關概念,

    大體上指出組織行動者對於特定服務創新的接受程度,會受到多重制度因素的干擾,行動者很自然會從中摸索

    出一條適當的行動策略,電子化服務創新的接受程度似乎可從這個角度加以理解。本研究將多元的制度邏輯概

    念化為政策、管理,以及工作等主要構面,其類似於學者Heeks & Santos 所謂的制度系統 (institutional systems)

    概念,並試圖釐清不同層次制度系統之相關因素,對於組織行動者行為意向可能帶來的交錯影響。在此分析架

    構底下,不論跨機關電子資料交換的政策宣稱具有多大吸引力、管理上提供多大支持度,那些某種程度上可以

    自願使用這類系統的員工對於電子化服務創新接受之態度,實際上還會取決於個人對於這套系統所鑲嵌的工作

    系絡之評價。因此,方法論上本研究主要是以臺灣五都政府的「免書證免謄本服務相關應用系統」作為研究標

    的,透過問卷調查方式探詢那些具有這類系統使用權限的員工,願意接受電子化服務創新背後的制度誘因,並

    以階層迴歸分析法來驗證上述架構的解釋力。研究發現除了指出電子化服務創新接受背後多元制度誘因的相對

    重要性外,也試圖補強過去跨機關電子資料交換研究領域中,偏重科技解釋卻忽略官僚組織理論與制度複雜性

    的潛在問題。

    關鍵詞:電子化服務創新接受、跨機關資料交換、新制度論、制度誘因、免書證免謄本服務

    *曾冠球為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胡龍騰為臺北大學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莊文忠為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張智

    凱為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候選人;張鐙文為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生。E-mail:[email protected]

  • 25

    全球電子治理發展之空間擴散初探:

    以區域空間自相關為分析方法

    廖興中*

    摘 要

    過去的研究結果顯示,在控制政策學習或擴散的相關因素下,當鄰近國家電子化程度越高,則該國的電子

    化政府的表現也越好。然而,目前並未有任何研究針對全球電子化政府近年來產生擴散的區域進行探索。因此,

    本研究根據電子化政府具有政策空間擴散的假定出發,利用空間統計進行經驗性的分析。使用 global Moran’s I與 Getis-Ord’s local Gi*針對聯合國(UN)六個年度(2003, 2004, 2005, 2008, 2010, 2012)的「全球電子化政府能力調查」(Global E-Government Survey)資料進行分析。global Moran’s I 可檢測是否全球各國電子化政府的程度,具有顯著正向或反向的群聚現象。而跨年度的 Getis-Ord’s local Gi*除了可以協助研究者探究電子化程度較高與較低的群聚區域,亦可使研究者瞭解近年來電子化政府程度較高與較低群聚區域的群聚強度變化。

    關鍵詞:電子化政府、政策擴散、地理資訊系統、空間自相關分析

    *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助理教授。E-mail:[email protected]

  • 26

    城投債:由來、現狀與未來

    宋琳*

    摘 要

    城投債是中國地方政府債的形式之一,它以企業發債的方式對現行法律有關“地方政府不得發行地方政府債券”

    的規定做出了形式上的規避。2009年為了應對金融危機,擴大投資需求,中央出臺4萬億投資的重大措施,其中不少

    項目需由地方政府出資,但許多地方財政緊張,於是紛紛進行城投債融資,為地方政府籌集寶貴的發展資金。論文

    從城投債的構成入手(目前主要形式有三種——企業債、中期票據和短期融資券),分別對發行量、發行期限、信用

    等級、增信方式和區域分佈以及財務狀況等現狀進行詳細的描述。截至2013年4月,城投債發行總規模已達到23308.6

    億元。作為更為真實可控的地方債,在不久的將來,城投債有必要也完全有可能成為未來中國的市政債券。

    關鍵詞:城投債、金融維基、市政債券

    *華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E-mail:[email protected]

  • 27

    結構洞在網絡治理過程之建構意涵:

    宜蘭縣休閒農業之個案分析

    陳欽春*

    摘 要

    「從統治到治理」(from Government to Governance)為當代行政學界的關切主題,也讓「治理」成為當前重要的

    政治修辭。雖然,「治理」一詞在學術尚有語詞歧義的現象,但行政學界在其前加上「良善」(good)、「公共」、「民

    主」和「網絡」等限定詞,期使聚焦「治理」的意義脈絡;尤其,「網絡治理」指涉當前公共事務呈現動態、複雜與

    分歧的環境氛圍下,強調多元角色共同參與的問題解決過程,成為行政領域逐漸接受的重要界定。

    為了描繪網絡治理的脈絡圖像,尤其在網絡社會的多元參與過程中,政府及其他參與者在公共事務的角色定位與互

    動過程,更是本文的焦點所在。事實上,宜蘭縣休閒農業發展過程,政府退居第二線並不扮演主導角色,而產官學

    及民眾的多元參與,使得宜蘭縣屢獲各項休閒農業評鑑的肯定,其充分發揮「從統治到治理」典範轉移的內涵,使

    得宜蘭縣成為休閒農業發展的參照模式,故此,本文從結構面的角度,從宜蘭縣發展休閒農業的個案過程,試圖透

    過「結構洞」理論的鋪陳與詮釋,藉由社會網絡分析方法之量化與圖像的呈現方式,探究網絡治理過程中集體互動

    脈絡與個體角色定位;此外,本文也以質化途徑解構深度訪談的文本資料,同時利用圖像結構與語言文本的脈絡,

    還原與傳達宜蘭休閒農業建構過程中,所顯現網路治理型態之多元、豐富風貌。

    關鍵詞:治理、結構洞、網絡社會、休閒農業、社會網絡分析

    *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E-mail:[email protected]

  • 28

    兩岸協議治理研究:一個制度互動的觀點

    夏道維*

    摘 要

    兩岸關係是影響台灣內外政策的首要課題,自1987年開放赴大陸探親以來,兩岸交流逐步開展,雙方經貿、社

    會與人員交流以驚人的速度成長,並呈現密不可分的趨勢。然而雙方常因政治因素考量,導致政治與經濟、社會發

    展方向背道而馳,而在某種程度上呈現「制度缺失」的現象,無法將雙方交流互動所產生的合作或問題,以制度化

    方式予以規範及解決;更無法進一步提昇兩岸民眾權益福祉。2008年6月兩岸兩會重啟協商,迄今已舉行九次兩會高

    層會談,簽署19項協議,所涉及之議題涵蓋經貿、交通、食品安全、打擊犯罪、核電安全等,既涉及雙方經濟整體

    發展,亦關乎民眾切身權益福祉,凸顯兩岸制度化協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然而,協議本身簽署後,才是真正運作

    的開始,這既涉及雙方各自機構的執行工作,也涉及彼此在制度及行政上的互動,這對兩岸行政機關在治理層面上

    均是新的契機與挑戰。就此而言,兩岸協議已成為國內一種新興的公共政策類型,並且在公共治理上有其特殊性與

    重要性。

    本文認為,兩岸各項協議,可視為雙方制度互動的平台,透過此一平台,雙方就協商議題所涉及之不同制度就

    可以進行互動。換言之,任何議題的協商,均涉及兩岸各自內部不同制度的磨合或相互影響,在某種程度上,可以

    改善兩岸雙方在治理彼此關係上不足之處的缺憾,進而確實達到創立協議的目的。有鑒於此,本文將透過國際關係

    領域近年來興起的制度互動理論,探討兩岸協議所涉及的制度互動課題,以為岸協議治理研究有初步貢獻。

    關鍵詞:兩岸協議、協議治理、制度互動理論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研究員。E-mail:[email protected]

  • 29

    公共組織創新圓舞曲:

    我國政府機關服務創新機制與策略之初探

    張鐙文* 傅凱若**

    摘 要

    伴隨環境條件的激烈變動以及社會需求的急遽成長,創新對於當代的公共組織而言,已經不再是陌生的詞彙,

    反倒成為公部門提升服務品質與增進顧客滿意不可或缺的要素,而且愈來愈多的研究證實,公共組織內部蘊含可觀

    的創新能量。但是,由於創新的本質是變革,故創新的過程將帶來變動,而這些內部的調整與改變可能引起組織成

    員不安、抱怨的情緒,甚至引發反抗的行為,阻礙組織創新的推動,尤其是對於原本就習慣運作穩定、缺乏創新誘

    因的公共組織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是以,惟有透過策略性的規劃,妥善地利用各種管理機制與工具,才能讓公

    共組織中創新的種子萌芽、生根並茁壯。爰此,建構一套有效克服障礙、促進創新的策略,成為公共組織推動服務

    創新的首要之務。

    然而,即便公部門創新的相關研究迄今已經累積相當豐碩的成果,但,過去的研究鮮少針對公共組織促進創新

    的過程與策略進行有系統的分析。為能填補公部門創新的研究缺口,同時,提供公部門創新的實務參照,本研究以

    我國「政府服務品質獎」之得獎機關作為標竿,透過文件分析(documental analysis)的過程,依據組織的外部環境、內

    部結構、領導及管理系統等面向,逐次說明公共組織如何應用不同的管理機制與工具,進而促進機關進行服務創新

    的創發(initiation)、決策(decision)與實施(implementation)。

    關鍵詞:服務創新、服務品質、創新過程、政府服務品質獎、第一線服務機關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生。E-mail:[email protected]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助理教授。E-mail:[email protected]

  • 30

    巨型災變的資訊成本分析

    李天申* 周韻采**

    摘 要

    台灣政府在2009年莫拉克風災之前,是採用層級節制的模式來整合防救災資訊,由災區向上逐級回報。但根據

    莫拉克風災的經驗,這套模式難以因應巨型的災變。當時,台灣數位文化協會(ADCT)與受災縣市、中央災害應變中

    心合作,蒐集災民發布至網路的訊息,作為救災決策之用,並透過網路揭露整合性的官方訊息,縮減政府與民間的

    資訊落差。本文假設,政府於重大災害發生時,究竟要採用層級節制,抑或Williamson提出的三邊治理模式來處理防

    救災資訊,會受到蒐尋、登錄、驗證等交易成本的影響。是以,本文採取質性研究途徑,運用交易成本理論,以莫

    拉克風災為個案,論證巨型災變來臨時,防救災資訊應如何在層級節制、三邊治理這二種模式進行選擇。

    研究結果發現,在莫拉克風災時,政府因救災人力不足,EMIS系統設計不良,加上大規模災害的不確定性高,大幅

    提升防救災資訊的蒐尋、驗證、協調等交易成本。隨著災情擴大,意味著防災資訊的交易成本愈高,對於三邊治理

    模式的依賴程度會隨之上升,相對地,對層級節制模式的依賴程度會下降。最後,本文認為藉由導入三邊治理模式,

    並將資訊科技妥善運用於防救災資訊的整合,可降低政府因應大型災變的交易成本。

    關鍵詞:交易成本;層級節制;雙邊治理;三邊治理

    *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E-mail:[email protected] **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碩士學位學程副教授。E-mail:[email protected]

  • 31

    災害防救職系人員核心能力之研究:

    組織協力的觀點

    林柏州* 張鎧如**

    摘 要

    近年來,由於臺灣災害的規模與類型已較以往更加複雜與劇烈,伴隨而來的是對專業災害管理者需求的增長,

    文獻告訴我們,現代的災害管理者需在府際與跨部門界限之間進行協調整合,來完成減災、整備、應變、復健等災

    害防救工作。若進一步從專業主義與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來看,災害管理者在所有與災害管理相關的功能部門中,

    扮演著水平與垂直協力關係的促進者,因此,專業的災害管理者所需具備的核心能力就不只是第一線的救災知識與

    技能。隨著臺灣目前公務人力已規劃設置災害防救職系,在此一脈絡下,思考專業的災害管理者在災害防救的組織

    協力過程中應扮演何種角色?以及專業的災害管理者在協力活動中所需具備的核心能力為何?應是往後公共行政學

    界研究災害管理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本研究以中央和地方政府災害防救辦公室的成員為研究對象,透過深度訪談

    的方式來回答上述所提之研究問題,希望藉由本研究,能對政府未來推動災害防救職系核心能力培育、規劃、訓練

    等策略,提供具體可行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災害防救職系、核心能力、組織協力、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主義

    *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博士候選人。E-mail:[email protected]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助理教授。E-mail:[email protected]

  • 32

    治理模式、激勵機制與基層官員行為:以公共危機管理為例

    賴詩攀* 關鍵**

    摘 要

    基層普通官員的日常工作行為構成國家運行的微觀基礎。地方政府行為經典研究聚焦于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人的

    激勵,基層普通官員日常工作激勵未獲關注。治理模式研究中,常規式治理和運動式治理兩種不同治理模式的政府

    行為意義的研究為這一討論提供了基礎。但治理模式對於基層官員行為激勵效果的影響還沒有得到明確闡述和系統

    檢驗。本研究從治理模式的角度研究激勵機制對基層官員日常工作行為產生影響的制度條件。以不同類型公共危機

    的管理為例,運用對基層普通官員的問卷調查資料,本研究發現在基層官員的公共危機管理行為中,常規式和運動

    式兩種不同治理模式對獎勵和問責兩種激勵機制的激勵效果起到調節作用。在不同類型危機事件中,其影響有所不

    同。除了治理模式外,具體工作情境對基層官員激勵效果的影響值得後續研究的持續關注。

    關鍵詞:治理模式、危機管理、問責制度

    *華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E-mail:[email protected] **華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兼主任。E-mail:[email protected]

  • 33

    籌備委員會 Committee for Conference Preparation

    姓名 Name 服務機關職稱 Titles 召集人

    Convener 張繼昊

    Chi Hao Chang

    國立空中大學校長 President of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名譽召集人 Honorary Convener

    詹中原 Chung Yuang Jan

    考試院考試委員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Minister without Portfolio of the Examination Yuan Prof. of Dep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陳金貴 Chin Kuei Chen

    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 Prof. of Dep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 Policy,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顧慕晴 Mu Chyng Gu

    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Prof., & Chairman of Dep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 Policy,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張四明 Shih Ming Chang

    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兼研發長 Prof. of Dep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 Policy / Dean of Dept. of Research & Development,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吳秀光 Shiouh Guang Wu

    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 Prof. of Dep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 Policy,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黃朝盟 Chao Meng Huang

    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兼學務長 Prof. of Dep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 Policy / Dean of Dept. of Student Affairs,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李宗勳 Tzung Shiun Li

    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教授 Prof. of Dept.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Central Police University

    許立一 Li Yi Hsu

    國立空中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Prof. & Chairman of Dep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 Dean of Dept. of Research & Development,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黃榮源 Rong Yuan Huang

    中國文化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 Associate Prof. of Dept.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謝俊義 Jun Yi Hsieh

    臺北市立大學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 Associate Prof. of Dept. of Social and Public Affairs, University of Taipei

    王俊元 Chun Yaun Wang

    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學系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 of Dept. of Police Administration, Central Police University

    黃之棟 Chih Tung Huang

    國立空中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 of Dep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廖洲棚 Zhou Peng Liao

    國立空中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 of Dep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 34

    工作團隊 Work Team of Conference

  • 35

    工作團隊 Work Team of Conference

  • 36

    本系成員 Snapshots of D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