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52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 敘事治療法 1 Narrative Therapy 作者: 楊家正 我們應當改善心理治療這個行業的運作空間,減少主流文化下的 種種壓迫性型態再現於治療過程中,這些型態不斷鞏固知識霸權 及其它帶欺壓性的手段。同時我深信任何負責任的治療模式必 須關注治療工作自身與現存的建制是如何結合導致現時的治療 過程中仍充滿潛在和實質的濫權問題。 (White, 1995, p.47 2 ) I 引言 敘事治療法 (Narrative Therapy) 是八十年代在家庭治療領域內興起的一股 力量。進入九十年代這股力量日益壯大,對家庭治療的影響亦不斷擴大,更被認 為是家庭治療的第三波 (O’Hanlon, 1994) 。對現存各派家庭治療員 3 而言,敘事治 療法帶來的不僅是一套新的治療理論或實踐技巧,更是一場革命,挑戰以往各種 家庭治療學派的哲學基礎。長期以來,家庭治療領域內雖然學派林立,但不論是 沙維雅 (Virginia Satir )的沙維雅治療模式 (Satir Model) ,曼紐秦 (Salvador Minuchin) 的結構家庭治療法 (Structural Family Therapy) ,抑或是希利 (Jay Haley) 的策略家庭治療法 (Strategic Therapy),大部份家庭治療法都以系統理論 (systems theory) 及結構主義 (structuralism) 為基礎。他們認為家庭系統客觀地存 在某種共通的原理,可以用來解釋成員的行為,各家學派相信自己的理論就是披 露這些客觀的共通原理。敘事治療法則不同,是以社會建構主義 (social constructionism 4 ) 作為其哲學基礎的,認為並沒有必然的共同原理存在於家庭系

Transcript of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Page 1: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

敘事治療法1

Narrative Therapy

作者: 楊家正

我們應當改善心理治療這個行業的運作空間,減少主流文化下的

種種壓迫性型態再現於治療過程中,這些型態不斷鞏固知識霸權

及其它帶欺壓性的手段。同時我深信任何“負責任”的治療模式必須關注治療工作自身與現存的建制是如何結合導致現時的治療

過程中仍充滿潛在和實質的濫權問題。 (White, 1995, p.472)

I 引言

敘事治療法 (Narrative Therapy) 是八十年代在家庭治療領域內興起的一股

力量。進入九十年代這股力量日益壯大,對家庭治療的影響亦不斷擴大,更被認

為是家庭治療的第三波 (O’Hanlon, 1994)。對現存各派家庭治療員3而言,敘事治

療法帶來的不僅是一套新的治療理論或實踐技巧,更是一場革命,挑戰以往各種

家庭治療學派的哲學基礎。長期以來,家庭治療領域內雖然學派林立,但不論是

沙維雅 (Virginia Satir)的沙維雅治療模式 (Satir Model),曼紐秦 (Salvador

Minuchin) 的結構家庭治療法 (Structural Family Therapy),抑或是希利 (Jay

Haley) 的策略家庭治療法 (Strategic Therapy),大部份家庭治療法都以系統理論

(systems theory) 及結構主義 (structuralism) 為基礎。他們認為家庭系統客觀地存

在某種共通的原理,可以用來解釋成員的行為,各家學派相信自己的理論就是披

露這些客觀的共通原理。敘事治療法則不同,是以社會建構主義 (social

constructionism4) 作為其哲學基礎的,認為並沒有必然的共同原理存在於家庭系

Page 2: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

統內。人們擁有的是個人觀點和這些觀點的作用,所以敘述治療員關注的不是發

掘共通原理,而是那個觀點對當事人更有治療作用。敘述治療員指出許多觀點背

後往往隱藏著許多政治、文化及社會價值,這些價值往往只有利於某小撮人,而

對大部份人產生壓迫,又或否定某部份人之權利。 輔導過程就是把當事人自我

與問題5的關係建構出新的觀點或故事,從而擺脫舊有問題中的觀點所帶來的控

制。

尼科爾斯與施瓦茨指出敘事治療法與傳統的家庭治療學派主要有三個顯著

的分別:第一,它關注自我挫敗式的認知 (self-defeating cognition) 而不是自我

挫敗的行為模式 (self-defeating patterns of behavior)。利用獨特的發問技巧,敘述

治療員使當事人注意到他們在經驗中被忽略的部份,繼而重新理解自己和自己的

問題。第二,它著重幫助個人檢視自己而不是強調討論家庭問題,關心“問題”

如何影響自己及家庭,而不是家庭的互動關係如何建構“問題”。認為問題不在於

家庭或個人身上,問題本身(如酗酒、抑鬱)才是要處理的問題 (problem is the

problem)。基於這信念,敘事治療法創造了一種提問技巧。在對談中治療員引導

當事人描述其問題,並使其問題與自身產生一種距離,令問題被描述成存在於當

事人之外。此技巧稱為外化提問 (externalization question),是敘事治療法富代表

性技巧之一,下文將會再作介紹。第三,它強調人是創造意義的主體 (meaning

making agent),反對系統理論中把人看作為家庭系統的一個部份 (part of a larger

system), 被動地受系統內其它部份所支配。人既然是創造意義的主體,由於一

切經驗及意義都須由語言所衍生,因此敘述治療員在輔導過程中,特別著眼於當

事人如何敘述其意義世界 (Nichols and Schwartz, 1998, p. 398)。因為對語言的重

Page 3: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3

視,敘述 (narrative) 繼系統的式樣及其互動 (patterns and dynamic),而成為家庭

治療領域中的重要概念。綜觀以上三點,敘事治療法在家庭治療的領域中確實帶

來不少衝擊和挑戰。

敘述 (narrative) 這個概念在西方文獻中沒有統一的定義,不同的學者也有

不同的用法,有些人(如米高‧威)把敘述等同故事 (story) 或言說 (discourse),

而故事及言說又有很多不同的定義,也有廣義及狹義的分別,所以要界定清楚以

上三個概念十分困難。在此作者首先要對敘述這個概念稍作解釋。廣義來說,敘

述是指任何透過語言對某些事情或經驗的敘述,所以敘述可以是一句說話、一首

詩、一編文章、一段廣告或一套電影。而故事 (story) 是敘述的一種特別體裁有

其特定的結構 (參照下文“故事的結構”一節,米高‧威提出故事是由「行動景況」

(landscape of action) 及「意識景況」(landscape of consciousness) 所組成),如其

中必須包含人物、地點、事件、情節和時間等要素。

這裏要澄清的是敘事治療法的代表人物米高‧威 (Michael White) ,經常把

敘述 (narrative) 、生命敘述 (narrative as life) 、自我敘述 (self-narrative) 、和故

事 (story) 等概念交替使用,所以往往引起混亂。讀者要留意的是米高‧威在運

用這些概念時並非一致;有些時候,他狹義地把故事等同敘述,認為是意義的基

本單位賴以詮釋生活中的經驗 (a unit of meaning that provides a frame for lived

experience),人們透過故事對生活經驗作出詮譯。但是,當討論有關故事結構時,

他卻廣義地認為故事必須包含人物、地點、事件、情節和時間等原素。

II 歷史發展

Page 4: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4

敘事治療法在最近十年開始嶄露頭角,代表人物為澳洲家庭治療員米高‧威

(Michael White)。他住在南澳洲的阿德萊德 (Adelaide),並在那裏創辦了達利奇

中心 (Dulwich Centre)。並出版一份名為Dulwich Centre Newsletter的季刊,米高‧

威在上面發表了大量有關敘事治療法之理論和實踐的文章。北美的一些家庭治療

員 [如卡爾‧湯姆 (Carl Tomm),迪克森‧維基 (Dickerson Vicki), 吉恩‧庫姆

斯 (Gene Combs), 吉爾‧彿里曼 (Jill Freedman), 史提芬‧馬迪根 (Stephan

Madigan), 齊默爾曼‧杰彿里 (Zimmerman Jeffrey)] 及學者對此深感興趣,並

積極實踐這一模式,也發表文章和出版書籍 (Dickerson & Zimmerman, 1992;

Freedman & Combs, 1996; Tomm, 1993; Zimmerman & Dickerson, 1993, 1996)。他

們在理論和實務上對此模式作進一步的探討和推廣,使敘事治療法在家庭治療領

域中成為九十年代的新寵兒。

米高‧威最初是電機描圖員,後來他發現自己更喜歡與人而不是與機器打交

道。在1967年,他接受訓練成為社會工作者。早期他的工作與精神病人有關,從

而閱讀有關米歇爾.褔軻 (Michel Foucault6) 對於建制 (institutions) 和專家言說

(expert discourses) 的批判。褔軻認為知識、權力及社會建制互相勾結,對社會大

部份人產生了壓迫 (oppression)及非人性化 (dehumanization) 的效果,許多現代

人的問題皆此而生。米高‧威極同意褔軻的思想。在七十年代末,他檢閱了一些

家庭治療學派的先驅者對家庭的理解,便開始檢討這些家庭治療理論背後的哲學

基礎。此一時期,他被格雷戈里.貝特森7 (Gregory Bateson) 的理論所吸引,並

對人如何理解世界的論述深感興趣;他深感與貝特森關於人們如何理解世界的論

述,及褔軻要將人們從主導論述 (dominant discourses) 的控制中釋放出來的思想

Page 5: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5

一致。在貝特森的影響下,他初步形成了外化提問 (externalization of problem) 這

概念。八十年代末,在妻子 (Cherly White)和朋友大衛.埃施頓 (David Epston) 的

推薦下,他接觸到後現代思潮中對敘述的理解,他將敘述的概念全面引入治療

中,遂創立一套自己的治療理論與方法,稱為敘事治療法。有關米高‧威的敘事

治療法主要著作有:Selected papers (1989),Narrative means to therapeutic ends

(1990), Re-authoring lives: Interviews & Essays (1995)。

III 假設與概念

敘事治療法是後現代主義8 (postmodernism) 的產物。後現代主義是因全面挑

戰現代主義的哲學基礎,世界觀和價值觀而贏得這個名字的。大體來說,人類對

世界的認識可分為三個時期:十七世紀以前,世界被認為是上帝創造的;文藝復

興之後到本世紀七十年代,現代主義盛行;七十年代後,後現代主義開始形成,

被認為是對現代主義的反動。

所以要了解後現代主義,先要知道甚麼是現代主義。簡單來說,現代主義與

十七世紀的思想不同在於:

1 不認為上帝是世界的主宰;

2 相信一些獨立於人的客觀法則在主宰世界;

3 人類可以通過推理發現這些法則,從而最終可以控制世界;

4 推理的過程要遵循一套客觀和嚴格的科學程序;

5 聲稱這是認識和理解世界的唯一方式。

Page 6: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6

後現代主義反對現代主義的觀點,認為:

1 不存在超越時空的真理,一切理論都離不開特定的歷史情景和價值系統;

2 反對任何追求永恆真理的努力,認為這是在構想中的秩序強加於人類社會,

是對個人自由的壓抑;

3 關注語言,但認為語言表達的意義是不確定的,內部充滿矛盾,有賴於個人

的不斷解釋;

4 強調語言不是中性工具,是文化的產品,帶有價值取向,影響人對事物的態

度;

5 指出權力透過對語言的控制,制造現實和真理,從而限制人們認識世界的方

式;

6 接受生活中的不確定 (uncertainty),認為生活本質就包括 “不同 ”

(difference)和 “多樣”(variety),“變化”(change) 與“衝突” (conflict)。

後現代思潮衝擊一切知識領域,包括文學,法律,教育,建築,宗教,政治

科學,藝術,心理學等9。家庭治療的理論與實踐也同樣受到質疑。後現代思潮

認為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所有被認為是真理的,不過是部份人帶著偏見和自

己的動機發展出來。後現代心理學也從這個角度開始,考慮人們是如何給生活賦

予意義,如何建構現實。哲學中的建構主義 (Constructivism) 在八十年代初期成

為家庭治療領域的主導理論之一,並對家庭治療領域發揮巨大影響。

建構主義認為客觀現實並不存在,現實是觀察者藉著語言建構出來的精神產

物。這一觀點就治療而言,意味著輔導員不須認為在當事人家庭中看到的,就是

真正在當事人家庭中存在的;而是輔導員對有關人、家庭和問題的一系列特定假

Page 7: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7

設,及與當事人互動的後果。所以治療員不要對自己的觀察過於肯定,而要小心

檢查自己帶到治療情境的假設。這種考慮導致治療員開始越來越重視人的信念系

統,並從重視家庭互動的類型,轉向探索和重新評價當事人關於問題的假設。社

會建構主義 (Social Constructionism) 又幫助輔導員理解人們的信念是如何在社

會互動中產生和接受語言的影響。舉例如建構主義的推動人之一享尼夫.格根

(Kenneth Gargen) 主張自我 (self) 及性格 (personality) 都是人際互動的產品,和

被人所身處的對話環境 (conversational environment) 所構成的 (Gergen, 1985,

1991a,1991b)。在後現代思潮的影響下,敘述治療員形成了自己的理論和實踐特

色,在以下的領域,如:從人與世界的關係,知識與權力,語言對人的作用,輔

導的意義,當事人和治療員的角色和關係等,全面挑戰現有的家庭治療體系。

總括來說,敘事治療法的基本假設是:

1 人不是被動地接收生活中的刺激,而是主動地為生活編寫意義 (human

beings are interpreting beings);

2 要對任何事情作出詮釋,必先具備某些基本架構才能幫助當事人把義意詮釋

(it’s not possible to interpret our experience without access to some frame of

reference 如果沒有背景資料作比較,“一”和“一萬”都沒法理解為多或者是

少) ;

3 人為其生活編寫意義時便是受到了敘述 (自我敘述、故事或生命敘述等) 所

影響 (stories constitute this frame of reference10);

4 正因如此,輔導的重點是與當事人一起檢視他們所敘述的問題故事,幫助他

們了解自身所經營一系列關於自我的故事是 (存在於個人思想中而不一定

被敘述的自我敘述 ) 如何影響或牽制其生命,繼而與當事人共同建構

Page 8: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8

(co-construct) 一個更有空間的故事或自我敘述。

一 敘事治療法的理論

敘述輔導員 (White & Epson, 1990) 堅信人不可能對這個世界有所謂「真正

的理解」。人們理解這個世界必須通過自身的經驗 (lived experiences)。人不是

被動地接收生活中的刺激,而是主動地為生活賦予意義。為理解生活中的經驗,

人們一定要對自身的經驗進行重組及詮譯。敘事治療法對此的解釋是,在對自身

的經驗“故事化” (storying) 的過程中,人們便為自身經驗賦予意義。所謂“故事

化” 是指人們不斷 “自然地11” 將親身經驗的某些事件以時間的順序排列,並形

成關於這些事件及其所涉及的環境作一致的解釋。這個編寫故事的過程,是為了

使人獲得一種生活的連貫性和意義感,這些故事也成為了組織日常生活和解釋新

體驗的依據。所以每個人都要積極地“故事化”其生活經驗,不然就不知如何生活

了。

不過這樣做是有代價的。由於一個或多個故事都不能包括親身經驗的全部,

因此大量的親身經驗會被刪減。當逐漸編寫關於自己的“主導故事” (dominant

story) 時會界定那些親身經驗將被故事化和被表達 (expressed),那些保持無結構

和無組織狀態。個人及社會的主流價值便在此過程中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米高‧威進一步指出故事是生活和關係的組成部份,塑造生活和關係。正是

在故事的完成過程 (performance of stories) 中,人們重新經歷,重新敘述

Page 9: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9

(narration),和重新建構其生活和關係。這個完成過程並不是釋放先前存在於故

事中的意義,而是它自身就是在不斷地創造意義。

因為貫穿人們生活的那些故事從來都處於未完成的狀態,充滿了間隙和互相

矛盾之處。為解決矛盾,編寫一個連續和一致的故事時,人們利用親身經驗和想

像力積極主動地“制造意義” (meaning-making)。伴隨著每一次的敘述,人們利用

新的親身經驗和想像力,修改或擴展先前的敘述過程,形成另一次新的敘述過

程。所以每一次敘述過程,或多或少都在重寫 (re-author) 自己的生活。所以,

生活的歷程就是重寫故事的歷程,人們不斷進入故事,掌握故事,亦把故事內化

( internalized ) 成自己的一部份。

米高‧威認為敘述的比喻能協助人們意識到個人故事如何被主導文化所影

響。個人故事從不是憑空建構的,是受到所身處的歷史場合和價值體系所影響。

例如,君主制度及奴隸制度已經不再被現代社會所接受,因此 “忠心” 這個概念

及情操就慢慢式微,絕少在現代人日常生活中出現或被主流文化所推崇。因為

“忠心” 是鞏固君主或奴隸等不公平制度的產品,用以保障某小撮既得利益者或

特權人士。正因為社會標準和價值背後都必定反映著不同的政治權力與利益,輔

導員必須反省及檢討自己的價值觀與政治立埸,如何滲入其輔導工作。我們不可

以像以往無知地再高舉 “價值中立” (value free) 的神話,逃避這個課題,因為我

們知道在任何關係中都不能擺脫 “價值” 的影響。重點是要醒覺、檢討及面對自

己的價值如何影響我們與受助者的交往。

人們置身其中的主導文化 (dominant culture) 對故事的編寫有深刻影響。這

Page 10: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0

個過程與語言息息相關。因為人們在故事化自己的親身經驗時離不開語言,而傳

遞主導文化訊息的語言會較容易被人用來表達自身的經驗; 譬喻 “精神病” 以

病態理解一些難以明白的行為表現,又以 “發姣” 貶低女性的性慾而以 “風流”

來美化男性的慾望。當人們應用既定文化所提供的語言去描述經驗時,語言就調

整了人們對經驗的理解12。

米高‧威認為主導文化在本質上是為了強化自身的觀點、歷程、故事、以

及盡量壓制其它不同版本的故事抬頭,進而為那些因此而獲利的人服務。文化不

單外在於我們,亦同時內在於我們。因為主導文化力量強大,不管那些立場對自

己是否有益,個體和家庭往往不知不覺地接受了它的立場,比如在香港讀書賺錢

是主流價值,對在藝術或體育有潛質的兒童往往會變成限制,不被積極鼓勵及裁

培。因而主導文化也可能阻礙個體與家庭的自由與功能發展。

二 基本假設

基於以上理論的討論,敘事治療法的基本假設為:

1 個人經驗在意義方面根本上是模棱兩可的,可以有多種甚致相反的理解;人

們理解自己的經驗並不是簡單分析而是選取某些經驗以有意義的方式組織

起來,構成自己的故事,而正是這些故事決定人們會注意和記憶經驗的某些

部份,從而也決定人們如何面對將來。如自卑的人只看到自已的不是與失

敗,悲觀的人專注負面的事情,自我的人只從自已的角度理解世界等。又如

甲乙兩人都考試失敗,甲則怨天尤人,一厥不振,而乙則自我檢討,吸取教

Page 11: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1

訓,東山在起。不如意的事,未必一定帶來不美好的結果,要視乎當事人怎

樣為其經驗賦予意義。正因個人經驗在意義方面根本上是可塑性極高的,輔

導往往就是與當事人一起再編寫 (re-authoring) 意義的過程,故此,輔導員

一定要有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的心境。

2 個人根據自己在社會結構中的位置,所在社會關於自我和人際關係的價值,

和風俗習慣來賦予自己經驗的意義。個人生活就是圍繞這一意義展開的。

3 有許多求助者的問題,很大部份是其身處的社會位置及其面對的主流敘述所

壓迫的產品。正如一個母親因不能管教子女而向輔導員求助,除了是缺乏管

教子女的技巧外,很大原因是缺乏丈夫的支持,加上女性在家中及社會中沒

有權力,除了要管教兒女外,女性更承擔了許多額外的家庭責任。最後這位

母親更相信問題是在自己身上,覺得自己無能及失敗。

三 核心概念

1 故事 (story or narrative)

特定的過去事件,特定的現在事件,和預計未來要發生的事件,以線性順序

聯結起來,從而發展出某種關於自己,關於身處的關係,關於生活的整合性藍本

(coherent blueprint),這個藍本就是“故事”或稱“自我敘述” (self-narrative)。每個人

都擁有不只一個故事,而是許多故事。這些故事之間可能有緊密的關係,也可以

各不相干,甚致互相矛盾。故事幫助人整理經驗,解釋自我與外在世界的關係,

沒有故事作為背景脈絡 (context),就不可能為新的經驗賦予義意13。例如,某人

生活了一天被看成“多”活了一天抑或是 “少”了一天生命,是受存在於個人中的

Page 12: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2

故事所影響而產生的詮釋。不同的詮釋會影響個人之情緒、行為和觀感。 因為

“多”抑或“少”是以不同的比較點 (reference)出發而理解的。這個例子經常被引用

來分別積極 (“多”了一天) 的人生觀和消極 (“少”了一天) 的人生觀,這裏積極或

消極的人生觀便類近 (並不完全等同) 敘事治療法中故事的定義。 故事為親身

經驗及其組織和分類提供主導架構,從而不僅決定個人賦予親身經驗的意義,也

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親身經驗的那些方面會被表達。米高‧威認為正是這些故事決

定個人最終的行為表現,影響生命的方向與抉擇。

2 故事的結構 (structure of story)

根據米高‧威,故事可以分成兩個組成部份 :

行動景況 (landscape of action) 和意識景況 (landscape of consciousness)。行

動景況由事件、次序、時間和情節等構成, 展示事件圍繞主題展開的過程。意識

景況由願望、個性、意圖和信念等構成,是個人故事中較長久的,屬意義的層面。

仔細考慮行動景況和意識景況有助於治療員和當事人合作重寫故事。

3 決定性中的未決定性 (indeterminacy within determinacy)

米高‧威認為個人故事一定受社會的主導故事影響的。個人關於人和關係的

故事是以主導故事的有關論述為架構,因此是早以被決定了的,從這個角度,有

許多故事的發展看似是已經命定了的 (如一個外貌醜陋,在快餐店做清潔的四十

多歲單身女性,生活在香港這個大城市,很大可能對自已有一個很負面的故事)。

但是個人故事同樣地充滿間隙,不一致和矛盾之處,假如能促使當事人主動在這

些不一致、矛盾和間隙中賦予新的意義,這就能帶來生活的某種重新詮譯的可能

Page 13: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3

性 (即米高‧威所強調的「決定性中的未決定性」),從而賦予個人對生活一定

程度的控制感 (一個好像很失敗的人,生命中一定有些可以被理解為不平凡的零

碎片段。正如愚公移山中的 “愚公” 為移山給予了一種主流價值不認可的意義,

為自已的生命創造了不平凡的故事)。這往往就是輔導的重要切入點 (entry

points)。

四 輔導的實質

米高‧威認為當事人感到自己充滿問題時是因為他們在故事化,或被他人故

事化的過程中,沒有充份表達某些經驗,在這種情況下,自身一定有某些重要的

經驗與故事互相矛盾的。而未充份代表親身經驗,或與親身經驗相矛盾的故事,

是個人為了配合主導文化有關人和關係的闡述而主動編寫的。所以治療過程就是

輔導員和當事人一起辨識和編寫另外一個對當事人更有用的故事之過程。

五 輔導過程

奧漢朗 (O'Hanlon, 1994) 曾嘗試分析敘事治療法的治療步驟。他認為敘事治

療法可分成七個步驟:

1 與當事人或家庭一起就所困擾的問題 (以下簡稱為問題) 達致彼此共同的

定義;

2 將問題擬人化,藉此與當事人一起描述問題為何及如何壓迫當事人或其家

庭;

3 探討問題如何干擾,支配,或阻撓當事人與家庭完成他們的意願;

Page 14: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4

4 發掘出有那些時候當事人並未受到問題的支配,或生活未受到其干擾;

5 找出過去的証據來支撐新觀點,顯示當事人與家庭有足夠能力站起來打擊或

對抗問題的壓迫;

6 引導當事人與家庭去思考在有上述能力之下,未來應過著何種生活;

7 找出一群聽眾來聽取當事人宣告新的認同感與新的故事。

總括來說,敘事治療法主要包括三個階段:外化當事人所面對的問題、發掘

獨特結果和編寫新故事、及鞏固新故事。以下詳細討論這三個階段,以方便稍後

說明此模式的方法和技巧。

1 外化提問 (externalizing the problem)。

外化提問是指,鼓勵當事人客體化或擬人化他們深受其苦的問題,從而使問

題成為一個與當事人分開的客體。在輔導過程中,當事人及其家庭成員往往會在

他們的敘述中把人和問題連在一起,如“我呢 吸毒的人,同其它正常人唔同”、

“我係個精神病人”、“我個仔好有問題”、“佢係個問題少年”、 “我丈夫呢個問題”、

“佢全家都有問題” 等等。在這些敘述中,反映了當事人的故事,他們傾向把 “問

題全人化” (totalizing the person ),這會使得當事人或被指擁有問題者好像完全被

問題所控制,不能自拔,完全無助似的。敘述治療強調問題的敘述才是問題

(problem is the problem)。不是被指有問題的人,不是其家庭系統,更不是其心理

或童年經驗成為要處理的對像。問題本身就是問題。在這樣的基礎信念上,敘述

治療員傾向以外化提問的手法使問題獨立於當事人之外,再一起與當事人對付問

題。例如當事人說 “我抑鬱時會經常想到去死,會對自已說人生充滿痛苦,生存

Page 15: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5

都毫無意思,不如死了便算”。 輔導員會回應 “抑鬱不單令你心情唔好,佢更會

令你覺得自己好似沒有生存的價值,佢怎樣打擊你呢? 你又如何被它說服的

呢 ? ”。米高‧威發現來見輔導員的家庭通常會帶出一個 “飽和問題 ”

(problem-saturated) 的描述。他稱這為“家庭生活的主導故事” (dominant story of

family life)。這些“主導故事”不斷使家庭成員相信,他們自己和他們彼此間的關

係存在種種負面品質。外化提問的過程就令家庭成員不再繼續把困擾問題“全人

化”或“全家化”,而是認為面對的困擾只是外在的問題,而不是他們自己本身,

從而使這外在問題變得不再是牢不可破,不那麼令人絕望。米高‧威的外化提問

是敘事治療法最具代表性的特徵,這個過程是一個解構 (deconstruction) 的過

程,也是一個癲覆當事人“飽和故事”的過程,是治療中最重要的步驟。

外化提問的其它好處是:

(1) 減少家庭成員間的非建設性衝突,如誰要為問題負責;

(2) 逐步減輕當事人及其家庭成員長期以來形成的失敗感;

(3) 為輔導員與當事人,及當事人和其它家庭成員間的合作鋪路;

(4) 使當事人看見重建生活的種種可能性;

(5) 使家庭成員能較自由選擇更有效和少壓力的方式應付問題;

(6) 提供家庭成員關於問題的對話;

(7) 幫助家庭成員看到自己對問題有責任及能力去應付。

2 發掘獨特結果和重寫故事

Page 16: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6

通過外化提問,令當事人把自己與問題分離,令當事人更有可能發現與飽和

了的故事互相矛盾的經驗片段,從而利用這些重新發掘的片段編寫新故事。這些

與問題故事相矛盾的經驗片段,米高‧威稱為「獨特結果」 ( unique outcome14 ) ,

包括事件、感覺、意圖、思想、行動等,而利用獨特結果編寫新故事的過程被稱

為重寫故事 (re-authoring )。

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當事人來決定什麼的經驗片段是獨特結果。當找到與

問題故事相矛盾的片段後,輔導員便引導當事人評估這些事件的意義。當事人認

定這事件在對抗問題上有正面意義而且意義重大的話,才可視其為獨特結果,發

掘了一連串的獨特結果後,輔導員便與當事人一起以這些獨特結果來重寫故事。

不要視發掘獨特結果的過程為一般的“指出正面”技巧(pointing out positives)。米

高‧威把獨特結果形像地看作是一些楔形石頭,這些楔形石頭若能以某種特定而

有序的方式排列的話,就好像形成了一個拱型,從而具有非比尋常的承托力。基

於這種對獨特結果的理解,米高‧威認為他挖掘獨特結果的過程是在帶出細節,

這些細節與事件的獨特聯結方式有關,當利用細節所透露的信息重現事件的獨特

聯結時,就能為當事人重寫故事。而新的故事就是被這些獨特結果牢固地承托起

來。

3 鞏固新故事

重新寫成的故事如何存在下去是敘述治療員非常重視的問題,特別是考慮到

當事人無時無刻處於主導文化的影響下,如果找不到方法支持當事人新發展的關

於個人、關於關係、關於生活的故事,當事人還是會重新被問題故事所操控。所

Page 17: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7

以敘述治療員發展一些技巧去鞏固新故事,如利用書信材料和引入當事人認為很

重要的人物去見証和參與新故事的誕生和延續。敘述治療員還會積極串連當事人

及其家庭成員組成互助團隊或行動團體,通過大眾傳媒表達心聲,由策劃社會行

動以對抗主導文化對某些弱勢社群的壓迫。筆者相信正因米高‧威受過社會工作

訓練,也曾是社會工作者,他的敘事治療法能突破傳統心理治療或個案工作的限

制。打破傳統個案工作、團隊工作及社區工作等介入手法互不相通的情況,靈活

地綜合運用。不單可以幫助求助者解決個人或家庭問題,更能幫助當事人抗衡社

會對他們的壓迫,最終希望改進社會,申張公義,把社會工作所倡導的價值觀念

在現代社會中實踐出來。這也是敘述介述模式最吸引筆者的地方。

IV 方法和技巧

敘事治療法在方法上也有獨特之處,包括獨特的發問技巧、使用書面文件、

反思團隊 (reflecting team) 和建立聽眾群。米高‧威認為他的技巧都有“解構”

(deconstruction) 的性質,所以他用“解構方法” (deconstructive methods) 來概括他

的方法和技巧 (White, 1991)。他為“解構”下的定義是:意在摧毀被普遍視為當然

的現實和做法,這些現實和做法包括與情境分離的那些所謂“真理” (金錢很重

要,好像是比一切都更重要),那些隱藏偏見和歧視的見解 (破碎家庭中成長的

兒童心理必定有問題,或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定型),那些奴役人的有關自我和

關係上的做法 (男性為了在社會上爭取成就,忽略了家庭和健康,女性為了身段

過份節食變成了厭食等)。米高‧威的解構方法是通過將上述之“現實”和做法與

Page 18: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8

自我分離並使其客體化或邊緣化,這也就是“令習以為常的現實和做法變得陌生”

(exoticize the domestic) 的過程。

一 發問技巧

米高‧威建立了一系列的發問技巧,其主要目的為外化當事人的問題,解構

“飽和問題”,發掘獨特結果,重寫故事。最初他稱自己的發問風格為“相對影

響的發問” (relative influence questioning),就是在整個輔導過程中,他會圍繞問

題如何影響家庭生活和關係,及家庭成員間之關係如何使問題能得以持續存在,

來向家庭成員發問。後來他對自己的提問做了進一步整理,將問題分類為外化提

問,發掘獨特結果的提問,重寫故事的提問等。因為重寫故事過程是整個治療過

程中最關鍵的一步,所以他著重說明了這提問技巧的特點,並以“行動景況提問”

(landscape-of-action questions), “意識景況提問 ” (landscape-of-consciousness

questions),“閱歷之經驗提問” (experience-of-experience questions) 稱呼這個過程

中經常使用的一些提問。以下詳細說明他的各類提問。

1 外化提問

這類提問手法米高‧威在第一次面見家庭時就會使用,相對容易回答。是關

於問題如何影響家庭生活和家庭成員間之關係的提問。米高‧威常常會讓當事人

描述問題是如何影響他們的情緒,家庭和朋輩關係,社交和工作。特別會問到問

題如何影響他們對自己及自己與他人關係的看法,這些看法又是如何影響他們的

生活和與別人的交往。接下來還會問他們是如何被徵入(recruited)這些看法中。

Page 19: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9

在這樣用詞和發問下,當事人之問題往往不經意地被輔導員所外化。

以下是一些例句,這些句子是米高‧威在幫助有成員患精神分裂症的家庭時

使用過的 (White, 1989, p.52 )。米高‧威認為提問之間有邏輯聯系是比較好的,

有利於引出所要的結果。所以下面的是一組逐步深入的提問,這些提問越來越指

向生活的最具體方面:

(1) 「精神分裂症對你的生活和關係有什麼影響?」

(2) 「你覺得精神分裂症用什麼方式將你推入一個死角?」

(3) 「精神分裂症是怎樣教會你這種“在死角內的生活方式”的?」

(4) 「“在死角內的生活方式”最依賴的習慣是什麼?」

(5) 「這些習慣鼓勵了家庭成員哪種的生活方式呢?」

(6) 「在你的生活方式中,最令你關注的是哪一個?」

2 發掘獨特結果的提問

這些提問邀請家庭成員挑出與“飽和故事”的家庭生活描述相矛盾的意圖和

行動。例句中的前三個提問是比較直接的,後三個提問則間接一些。

(1) 「你能否回憶起一個情境,你幾乎被這問題所征服?」

(2) 「你能否回憶起一個情境,你父母本來已被這問題弄得水火不容,最後卻又

能設法彌補關係,同心同德地反抗這問題的侵擾?」

(3) 「你能否找到一個例子,就是你想脫離這問題的決心堅決到差不多成功地使

Page 20: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

你從問題中解放出來?」

(4) 「我留意到你的生活縱使不斷被問題所困擾,但你始終有一定的控制力,你

是否也對此有所注意?」

(5) 「你認為我或我的同事會覺得你的這些進步中哪些方面最令人注目?」

(6) 「你能看到我是多麼讚嘆在如此情況下你還可以這樣做得到麼?」

3 行動景況提問

這類提問鼓勵當事人將獨特結果放在一個根據特定情節並隨時間而發生的

事件鏈上,將獨特結果“歷史化” (historicize unique outcomes),從而有效地引導出

新的故事。這類提問可以是過去,現在,或未來取向。米高‧威認為過去取向的

提問是特別有效的。過去取向的提問包括兩類:近期歷史的和遠期歷史的。下面

的例句中前三個是與近期歷史有關,接下來三個則與遠期歷史有關。最後列舉了

一個對家庭成員的提問,因為引入其它成員,特別是家庭成員,參與新故事的編

寫是非常重要的。

(1) 「你是怎樣使你自己採取這步行動的?什麼準備工作會達致這一步?」

(2) 「在採取這步之前,你是不是幾乎要放棄?如果是這樣,你是怎樣控制自己

而沒有放棄?回看這個重要時刻,你有否注意到你做了什麼從而促使你最後

堅決地行動起來呢?」

(3) 「你能告訴我你在什麼情況下有這個行動?這個成就是在什麼情況下取得

的?其它人有貢獻嗎?如果有,是怎麼一回事?」

(4) 「到目前為止你在自己的生活中見証了什麼,可啟示自己這一成就遲早都會

Page 21: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1

發生?」

(5) 「我很想了解這一成就。你是否注意到你年輕時的某些想法和做法已隱隱約

約顯示這個成就的可能?」

(6) 「爸爸和媽媽的關係最近有改善,似乎他們背地裏為挽回關係一直在努力。

你是否發現他們努力的一些跡象?如果是,這些跡象是什麼?」

(7) 「你是如何理解你的父母在這場危機面前為何仍能保持行動一致的呢?」

4 意識景況提問 (landscape of consciousness)

這類提問鼓勵當事人回顧由行動景況提問帶出的思考,並解讀這些由思考所

透露的重要信息,這些信息是有關個人願望,個人和關係的特徵,價值觀和信仰

的成份,和承諾的本質。通過揭示和鞏固這些信息,達到重寫人生故事的最高境

界。

(1) 「讓我們對剛才的進展做一個反省。對於你的品味,吸引你的東西,你有什

麼新結論?」

(2) 「這些新進展是否幫助你理解自己對生活的訴求?」

(3) 「你對丈夫生命中的這個轉折點了解較多後,會怎樣影響你對丈夫這個人的

認識?在關係的早期你們在苦難面前盡力互相支持,你怎樣描述你當時所經

歷到的關係素質?」

5 閱歷之經驗提問 (experience of experience question)

Page 22: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2

這類提問是鼓勵當事人描述他們認為或想像中其它人怎樣看待他們自己。米

高‧威認為此類提問比直接讓當事人反省更有啟發作用,對重寫故事有極大的幫

助。

(1) 「如果我一直從旁觀察你的生活,你認為我會在你年輕時期的生活中見証到

什麼,使我能明白你最近的進步?」

(2) 「如果你能在接下來的一兩個星期內盡量保持這個關於你自己的新知識,這

個體驗會怎樣改變你的生活?」

(3) 「在所有認識你的人當中,誰會對你這種對抗提問的理解最不感到驚奇?」

(4) 「如果你充份接受這個關於自己的新知識,你會令自己承諾什麼行動?」

(5) 「我了解這些進展的基礎。但在所有認識你的人中,有誰最能提供有關這些

基礎的細節?」

(6) 「如果你更徹底接受這個關於你自己,關於你生活的另類觀點,這會給你的

日後生活帶來什麼改變?」

6 提問與結構

米高‧威認為結構化的提問能有效地帶領當事人以新的觀點檢視自身的故

事。在形成結構化提問時,米高‧威積極地從人類學、戲劇和文學等借用不同學

術領域結構。如他從文學中借用結構去改寫動機,使其與新故事一致。文學中的

動機結構包括 (1) 行動﹑ (2) 場景﹑ (3) 人物﹑ (4) 手段 及 (5) 目的 。米高‧

威會圍繞這五個方面去組織有關動機的提問。以閱歷之經驗提問為例:

Page 23: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3

(1) 「好,這麼說來你的姨媽是預言這一成就的最好人選。請給我一個事件?」

(行動)

(2) 「她會怎樣描述這個事件的背景?」 (場境)

(3) 「她會留意到有其它人促成這個事件?」(人物)

(4) 「如果她被要求去精確描述這個事件的過程,你猜她會說什麼?」 (手段)

(5) 「她會怎樣解釋你的這個進步的目的?你認為她知道你的生活意圖嗎 ?」

(目的)

二 書面文件

敘述治療員與其它治療員不同之處,在於輔導過程中經常使用書面文件。他

們使用多種不同的書面文件,包括各種信件,如邀請當事人來見治療員的信

(letters of Invitation),當事人卸除多餘角色的信 (redundancy letters),預言信

(letters of prediction),為特殊情況準備的信 (letters for special occasions);還包括

文憑 (certificates),聲明 (declarations)。這些書面文件有長有短,內容廣泛。特

別要注意的是,它們與治療過程有關,是治療過程中的一個部份,所以不同於日

常生活中的信件、文憑和聲明。以下是一封邀請信的案例,演繹信件如何在輔導

過程中產生作用。 在心理治療中有一種情形很容易出現,就是某個家庭已與治

療員約好面談時間,到時候有家庭成員不肯出席。此時如果敘述治療員認為該成

員的出席很重要,就會寫邀請信,希望該家庭成員參加下一次的面談。下面是一

個例子:

Page 24: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4

阿芳的父親自殺了。他曾長期性虐待阿芳的媽媽,虐待她的兩個妹妹,強姦

阿芳,令阿芳生了一個孩子。在第一次與治療員面談時,阿芳的媽媽,妹妹阿愉

和阿芬都參加了,只有阿芳拒絕參加。家庭成員和治療員都認為重組家庭事件和

安置阿芳的孩子需要阿芳的參與,因此治療員一起與阿愉、阿芬及阿芳的媽媽草

擬了一封信邀請阿芳參加下次面談:

親愛的阿芳:

我們都去了輔導中心,你沒去,我們很擔心。我們用了很長時

間談到有關妳的情況,後來我們決定給你寫封信。對於我們來說,

我們有部份的生活是需要深入思考和重新整理的,以便我們可以理

解它們,分辨好與壞,愛與折磨,分清父親告訴給我們的謊言和現

在已明白了的事實。阿愉和阿芬欠了你很多,因為她們現在完全明

白了在某種程度上是你犧牲了自己去拯救她們。你教會了我們怎樣

去隱藏,怎樣自我保護,怎樣逃開。你承受了我們家庭中最大部份

的壓迫。每個人都因你為我們所做的一切而愛你、尊重你、敬仰你。

當妳曾為我們承受了許多痛苦,今天我們都希望能親自多謝妳、支

持妳、減輕妳所受的創傷。

過去沒有人會相信你,說真的,我們也沒有能力相信自己。三

年前,阿愉和阿芬才敢互相說出事情真相。從此,我們都生活在痛

苦中,幾經掙扎我們才能從混亂和傷痛中站起來。

我們姐妹帶著愛和理解重新走在一起。我們也希望你能加入。

Page 25: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5

沒有你,姐妹情就缺了很大的一塊。你在過去所給我們的,我們希

望現在還給你,因為你遭受的痛苦和折磨是最強烈的。

我們所有人都被騙了,所以我們的父親才能虐待和折磨我們。

我們都是受害者,可幸的是我們現在還活著。下一步就是為我們每

個人彌補錯誤並為男性壓迫婦女和女孩作証。我們知道這樣做不容

易,要用很長時間,但我們決心奮鬥到底。我們非常想要你和我們

在一起,這樣你也能找回你自己。

我們的家曾經被佔領,被父親壓迫和暴力威脅,但現在我們將

重新掌握我們自己,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尊嚴,和我們的驕傲。我

們最好的反擊方式是以整個家庭作反擊,因為我們還有力量。在過

去苦難的日子裏,大部份的反擊和抗爭是你做的,可能因此你也傷

得最重。我們現在願將力量還給你。因為我們已足夠強壯。是因為

你我們今天才如此強壯,我們欠你一大筆債。你自己獨自戰鬥了這

麼久,現在我們希望能一起戰鬥。

阿愉,阿芬,母親

阿芳參加了第二次面談,當再次讀這封信時,所有的人都哭了。

三 建立聽眾群

Page 26: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6

米高‧威相信「自我」是在人際關係的互動中所形成,因而他也意識到當事

人把在輔導中產生的新故事帶回到滋養了舊故事的真實生活情境時,這些新故事

會受到破壞。有見及此,他非常注重如何去鞏固新故事,幫助當事人主動建立新

故事的聽眾,讓這些聽眾注意和支持當事人在新故事中所取得的進步,是最有效

的一個辦法。

米高‧威會要求當事人從認識他/她的人中,找出一個能見証這新故事的人。

這個人要能在當事人的生活中找到合適的、英雄般的行為例子,以証實新故事的

確在當事人的身上發生。米高‧威也鼓勵當事人從朋友,親屬,同事中找新故事

的聽眾,只要這些人能見証當事人正經歷的變化,就可成為新故事的支持者。有

時這些新故事的聽眾會組成“支援小組”(nurturing team),定期集會討論如何協助

當事人對抗舊的問題故事。有時面臨類似問題的當事人會組成聯盟,米高‧威會

鼓勵他們積極發動社會行動,爭取更多的聽眾。如溫哥華的反厭食/反暴食聯盟

(Anti-Anorexia/Anti-Bulimia League),有自己的通訊,他們也監察傳媒,寫信給

公司老板、報紙和雜誌,控訴他們如何為婦女樹立一種「瘦」即是美的理想,鼓

勵婦女減肥,從而造成婦女的痛苦。

四 反思團隊15 (Reflecting team)

「反思團隊」是米高‧威推介的一種輔導方法。雖然同是需要一組工作員一

起參與輔導過程,但其運作及理念均有別於傳統家庭治療中所運用的「顧問團隊」

(Consultation Team)。反思團隊的成員不一定是專業的輔導員,可以隨著工作環

Page 27: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7

境的限制而邀請合適的人選作為成員。例如,學校社工可以邀請教師或家長作為

團隊成員。輔導員只要在輔導前精要地把反思團隊的基本精神及規則講解清楚,

參予者都可以發揮良好的效果。

在運作上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部份。首先,團隊成員在旁聆聽輔導員與案主

之間的對話。其間他們不會討論對有關個案的意見,他們只是仔細聆聽、發掘案

主的特質與優點、理解案主的境況及探索可能在困境中的出路。然後,輔導員、

案主會與團隊交換彼此的角色。輔導員與案主會在旁聆聽團隊對剛才輔導過程的

回應。為了使案主和輔導員可從一個抽離的角度聆聽有關回應,團隊成員在交流

期間都不會與案主和輔導員有任何眼光的接觸,容讓案主有一個空間專心聆聽及

反思。當討論完畢時,輔導員會詢問案主的意見,例如,“那部份的回應你會覺

得特別深刻?”;“回應對你再理解自己的境況有甚麼意義?”等。在輔導過程中,

輔導員、案主與團隊的角色可以轉換多次,只要任何一方想聽取對方的意見時,

都可以引發這種交替。在團隊回應開始或結束時,輔導員通常會提醒案主反思團

隊的回應只是幫助案主對其問題有不同角度的反思,團隊的意見只應作為參考,

不應視作唯一的真理。

在理念上,米高‧威相信不同的人面對同一境況都有不同的演繹,這是基於

各人不同的興趣背境、閱歷,因而觀察及理解事物的架構亦有分別,而每一種演

繹都有其真確性。固此,團隊都應尊重案主對自己境況的理解,所以回應時都會

用上’可能⋯⋯’、’或許這樣⋯⋯’、’同時我會覺得⋯⋯’等語句,令當事人覺得團

隊的演繹只是一些理解事物的可能性,並不比案主的演繹優越。此外,各工作員

對案主的處境可能有不同的意見,這可引發案主可從多角度理解自己的問題。

Page 28: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8

再者,一般的輔導過程要求案主回應輔導員的提問,案主同時需要思考,選

擇適當的內容﹑語句回答。相比於反思團隊,案主以旁觀者的角色聆聽別人的回

應,少了一份需要即時回答的壓力。這種抽離的狀態令案主有更擴闊的空間反

思、分析、消化團隊的回應,這有助於案主找到處理自己問題的方法。

V 貢獻與限制

家庭治療領域一直力圖擺脫傳統精神病學模式,敘事治療法的出現從幾個方

面推進了這個歷程:首先,這個模式堅信「自我」是通過人際關係互動建構而成

的,從而說明個人問題的根源不在個人;其次,治療過程是輔導員和當事人合作

創造新故事的過程,打破了那種傳統的“專家與病人”的關係模式;第三,認為問

題的根源是主導文化的壓迫性後果,為治療提供了具社會層面的輔導方向。另外

這個模式運用一些獨特技巧,非常有力地將當事人和家庭調動起來,激發改變。

敘述治療對家庭治療領域的另一貢獻,是挑戰曾是輔導基本原則的“價值中

立”。 “價值中立” 曾經是輔導工作者的基本原則。現在,許多輔導人員也意識

到這是做不到的,但如何將個人的價值及政治立場融入治療實踐則一籌莫展。敘

事治療法首次展示了一套清晰的理論及系統方法顛覆主導文化,激動了許多為此

苦苦掙扎的輔導人員,這也是敘事治療法風行的最主要原因。這一點特別值得社

會工作者參考,因為社會工作一向都倡導充權 (empowerment) 以達致助人自助

的目標,扶助弱勢社群申張社會公義,保障受助者的權利以反對專家霸權的壓

迫,以建立一個公義及仁愛的社會為專業目標。香港的社會工作過往的介入手法

Page 29: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9

都分割成個案工作、團隊工作及社區組織工作。團隊工作一向的發展都停滯不

前,社區組織工作在過去十年亦因為種種政治變化而逐漸萎縮,而個案工作好像

一支獨秀而漸趨專業化。這個趨勢極像過往北美的發展,有些以個案工作為主的

社會工作者對上述發展漠不關心,有些顯得愛莫能助,有些則沾沾自喜,自以為

高人一等。筆者對這種社會工作發展趨勢甚為擔心,許多北美的社會工作者為了

社會專業地位及金錢等原因,都甘於放棄社會工作的理想而把自己限制為 “更專

業” 的心理治療員 (psychotherapist), 不少學者曾批評北美社會工作的這種發展

是不健康的,是忘記了社會工作精神的 “墮落天使” (Specht & Courtney, 1994)。

假如香港的社會工作發展不能把握及發揮社會工作在現代社會發展中的獨特角

色,未來社會工作的發展便失去方向,漸漸地成為其它專業的附屬或支援服務。

米高‧威的敘事治療法雖然難掌握、難應用及難精通,可能因為米高‧威本身也

是一位社會工作者,他的模式是極之值得社會工作者學習,他確實能提供一種典

範,把社會工作者所倡導的價值實踐,有微觀的實務技巧,也有宏觀的政策及價

值的考慮,雖然起步點多數是個案工作,但輔導的目標不一定只於解決當事人的

問題,只要情況許可,敘事治療法的工作手法及概念可以繼續以團隊工作及社區

組織工作推行,最終結合眾求助者的力量達致改革社會的目標。所以無論讀者是

否以個案工作為主,敘事治療法所倡導的思想是值得各社會專業服務人士

(helping professionals) 參照。

敘事治療法為家庭治療領域帶來的另一個衝擊,則被認為既是它的貢獻也是

它的限制。敘事治療法重視當事人的認知,而不像其它家庭治療學派重視家庭行

為模式,從而摒棄了家庭本身存在問題的假設,避免了譴責家庭的傾向,推動尊

Page 30: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30

重家庭和重視與家庭的合作,但這樣做也丟棄了家庭治療的重要基礎。家庭治療

的貢獻就在於揭示了家庭關係與個人問題的聯系,從家庭關係著手來解釋和解決

個人問題。而敘事治療法的偏重認知,相對較忽略家庭關係,有可能避開了某些

家庭中長期存在的惡性衝突。敘事治療法所帶來的衝擊及影響,現時尚難定論,

須要更多時間觀察,但其理論及手法已根本上動搖了許多家庭治療法的共同基

礎。因此,將來在家庭治療界內敘事治療法一定會帶動一番激烈的爭論。

VI 華人社會的應用

一九九二年米高‧威曾訪問香港,介紹其敘事治療法,筆者也是當時認識米

高‧威並開始深入了解其思想。米高‧威在港時的工作坊只能撒下種子,當時的

反應並不十分積極。一九九四年筆者與朱志強先生得到達利奇中心的贊助到其中

心再向米高‧威觀摩和學習。這次交流,筆者對米高‧威的工作有非常深刻的印

象,覺得他能積極面對價值的問題,有 “非一般心理輔導模式”的感覺,更重要

的是其價值取向與社會工作非常配合。自此筆者開始嘗試累積更多敘事治療法的

實踐經驗,自一九九七年起,筆者開始在香港大學推介敘事治療法。與始同時,

一些資深社工,如文盧麗萍亦把她們在北美深造時所學習到的敘事治療法帶回香

港應用及推廣。就筆者所知,除筆者外何式凝博士在過去數年亦曾以敘事治療法

專為同性戀者輔導 (Ho, 1999),亦積極把其輔導經驗與香港大學之學生分享。此

外,朱志強、宋陳寶蓮也有在理工大學介紹米高‧威的敘事治療法。

敘事治療法中的反思小組則比較多被香港的社工所應用。筆者在理工大學及

香港大學都曾舉辦工作坊介紹反思小組的運用,亦曾為香港家庭福利會的訓練小

Page 31: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31

組中與一班社工共同應用反思小組進行輔導,效果亦十分理想。香港明愛家庭服

務部亦曾有社工應用反思小組並進行研究 (Leung, 1997)。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

務處的家庭治療課程中也曾教授反思小組的應用。筆者相信有許多社會服務機構

正不斷嘗試應用反思小組在其輔導服務中,此處不能盡錄,相信將來會有更大的

發展。

除了香港外,就筆者所知台灣亦開始有學者引進敘事治療法,但現時仍未見

到有具體的發展。關於中國內地,筆者則未有聽聞有人正使用或推廣米高‧威的

敘事治療法。 敘事治療法最近才被引入華人社區,尚缺乏足夠資料來評價其效

果和適用性。筆者曾以此模式輔導一些較為嚴重的個案,包括亂倫、自殺、長期

抑鬱、酗酒和濫用藥物等,使用了這個模式的部份技巧,效果很好。感覺上這個

模式對於輔導那些經受長期困擾,也就是有一個非常牢固的“飽和問題”之個案,

像吸毒人士和受虐婦女尤為適用。可能這些問題往往破壞案主的自我形象

(identity),而這模式正好針對案主的自我情況,重新建立一個更正面的自我。

VII 個案闡釋

一 背影資料

案主戚秀蘭 (偽名) 一九九六年夏天,因試圖自殺後被轉介給筆者。她有一

個十五歲的兒子,學業成績十分惡劣,已經重讀中二兩年,在校行為頑劣,經常

被訓導主任懲罰。因無法令這唯一的孩子改變,一時失望及自責而服食大量安眠

藥自殺。李太的生活道路很坎坷。從小父母離異,她與母親和繼父一起生活,很

不快樂,渴望離開他們,建立自己的家庭。十九歲時認識她丈夫李先生,不顧家

Page 32: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32

人反對,很快便結婚,婚後更全職在家相夫教子。但與李先生的感情並不理想,

兒子出生後,她就把全部的感情集中於兒子身上,對兒子很溺愛,也發展出對兒

子的強烈依戀。兒子出現行為問題時,她完全得不到丈夫和娘家的支持與幫助,

當兒子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時,她對自己的評價也越來越壞,而且認為這是自己的

責任。她的身體很差,乃一長期病患者,有嚴重的骨質問題,先天性的心漏症,

同時心臟問題影響左手的運作,不能承受太大的體力勞動,對日常生活和工作都

有很大影響,種種困擾令她感到絕望,所以自殺。

為改進兒子的學業,她請了一個男家庭教師。李太自殺時,是這位男家庭教

師發現的,他在醫院時表現得十分關心,因此李先生懷疑李太與家庭教師有曖昧

的關係,並要求她在兩星期內承認此關係,不然的話,李先生將放棄家庭不顧而

去,但只要李太肯承認,就能得到原諒。李先生更四處向各親友數說李太的不是,

李太在沒法自白的情況下被眾人認定是不忠的太太。更有人說她的自殺不是為了

兒子的問題,而是因此段婚外情所致。最後因為她堅持沒有婚外情,先生就與她

分居。親朋也不理解她,認為只要能保住婚姻她應該向丈夫承認,就算沒有發生

越軌關係也不應為了保全自已的名節而毀碎了整個家庭。

李太萬念俱灰,在強大的壓力下,不作任何解釋,亦斷絕與各人交往,情況

極度困苦。筆者更觀察到李太有抑鬱傾向的癥兆及一些自殺的思想。在了解了李

太的這些背景資料後,筆者認為敘事治療法對李太比較適合。主要的輔導過程歷

時一年多,大致可分為下面三個階段:

二 第一階段:情感支持及外化提問

Page 33: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33

筆者初接觸李太時,她的情緒很不穩定,自殺的想法時時困擾著她。在這階

段,筆者在輔導中偏重提供大量的情感支持,以穩定她的情緒。尤其當李先生要

求李太承認有婚外情時,李太受到很大的衝激,筆者曾主動與李先生聯絡及邀請

李生與李太一起面談,但遭李先生斷然拒絕。李太心情極之矛盾,幾經掙扎,最

後都不願以自己的名節去留住丈夫。丈夫離開家庭後,兒子的表現更加失控,因

為父親不斷以金錢和物質收買兒子。兒子亦站在父親一方相信秀蘭16不是一個好

媽媽,對她的態度十分惡劣。這個時期秀蘭情緒非常低沉,對一切的人都失去信

心。不想見任何人,經常不發一語,幸好秀蘭仍願意與筆者會面。這個階段約維

持了三個月,其中筆者興秀蘭會面共五次,主要是在情緒上支持秀蘭面對這段艱

難的日子。

當輔導的主題轉向她與兒子的關係,筆者開始使用敘事治療法的提問技巧,

嘗試動搖秀蘭固有的故事。筆者首先問她,兒子的不良行為是如何影響家庭成員

生活的,又是如何影響家人之間關係的。當問到兒子的行為不良對她評價自己母

親的角色有什麼影響時,她哭著回答,感覺自己很失敗,不是一個好母親。筆者

繼續問,失敗感是怎樣在她與兒子的關係中壓迫她,她說自己對不起兒子,不能

為兒子提供較理想的家庭環境,所以在兒子面前總感覺理虧,很在意兒子的評

價,活得很痛苦。筆者問她,是否願意讓失敗感和罪惡感一直這樣掌握她的生活?

有沒有想過擺脫它們,使生活舒服一些?她很快地回答,不想這樣繼續下去,要

改變。 (這是一個重要的時刻,須要小心處理,因縱使當事人說想改變,她們可

能仍是意不定志未堅,所以輔導員切忌大意急進,反而要放慢一點並提供多些時

間和空間讓當事人小心為自己作決定。)

Page 34: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34

筆者接下來和她探討她是怎樣被徵入 (recruit) 視自己為一個失敗母親這樣

的一個觀點。在這個徵入過程中,哪些經驗起了主要作用?是女人還是男人更容

易被徵入這種觀點?這些探討帶出了對母親角色理解的廣闊背景,如不平等的社

會結構和社會上小孩一旦有事,普遍傾向譴責母親等。通過這些探討,秀蘭漸漸

將失敗感與自己分開。

筆者也講述了其它婦女被失敗感徵入的經歷,並說就筆者的理解而言,失敗

感並沒有完全佔據這些婦女的生活,有些婦女通過結交其它女性而對抗罪惡感,

有些婦女始終堅信事情會改變。秀蘭聽了也回想出幾件事表明自己曾抵抗失敗感

的欺壓。例如拒絕相信因為自己從一個再婚家庭中成長,所以令她不懂得教導兒

子,她堅持是丈夫不能與她合作一起管教兒子才是主因。

因為在此階段,秀蘭家中發生很大變化,筆者一方面要支持秀蘭,一方面要

幫她面對家人及親戚的壓力,沒有空間幫助秀蘭檢討自身的故事。在第四與第五

節面談時,才可以朝敘事治療法的方向進發。筆者開始詢問她所面對的眾多問題

如何影響她對自身的看法?此等問題如何使其相信自己是一個怎樣的母親?她

對自己作為一個母親及太太的角色有何定論?讀者應注意筆者提出這些提問不

是要加強秀蘭的失敗感,在提問時,要小心所用的「字眼」與「語氣」,不要使

秀蘭覺得筆者也認同她是一個失敗者。重點是在了解秀蘭對自身的看法時,同時

慢慢進入秀蘭的內心世界,她的家庭價值,明白她童年的成長怎樣聯繫到目前的

問題,使她相信自己是一個失敗者。

Page 35: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35

筆者在第四和第五節面談中開始外化秀蘭的問題。當詢問她的問題怎樣壓迫

她後,秀蘭開始把她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者的敘述聯繫到其童年家庭經驗,她也

慢慢地披露更多其內心世界與價值觀。這也是一個好時機繼續詢問秀蘭是何時開

始被“徵入”這個失敗者的故事中(注意不能直接如上地詢問當事人,因為此等敘

事治療法之提問技巧用中文發問時會顯得非常不暢順及難明白)。筆者與秀蘭的

對話大致如下 (為了更能表達輔導過程,以下對話內容將以廣東話演繹。):

筆者: 覺得自己係一個失敗的媽媽,甚至係一個完全失敗的人一定好難受。妳

會唔會覺得這種對自己的睇法壓迫著妳,打擊妳,對妳本身有唔好的影

響呢?

秀蘭: 當然會(靜默),好難受,真係好難受。無人想咁樣睇自己。不過無辦

法,唔到妳唔咁睇自己(靜默)。

筆者: 妳既感覺我未必可以完全體會,但可以想像得到。我擔心既係這種

睇法和感覺會使妳百上加斤,雪上加霜,打擊妳的鬥志,令妳好難在咁

困難的時候振作起來。

秀蘭: 多謝妳,我都知道,我都唔想咁睇自己。

筆者: 其實我都好想了解多些睇成自己係失敗者這種睇法對妳有什麼影響?

秀蘭: 一想起就令我好絕望,好想死,上次都係因為咁而食晒 安眠藥自

殺...(靜默)..覺得無話可說,唔能夠為自己講說話,因為講到尾都係怪自

己做得唔好,所以先會攪成咁。

筆者: 可以聽到將自己睇成係失敗者,令妳同丈夫、兒子和親朋相處時都好似

低人一等,無資格為自己辯護,無 自己一樣。其實妳幾時開始有咁 

Page 36: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36

睇法呢?

秀蘭: 都好耐,自細都有這樣的感覺。

筆者: 好似妳已經被這種睇法征服 好耐,不知不覺妳都入伍參加了“失敗者”

的行列,成為一份子。

秀蘭: 可以咁講,你唔咁講我都唔覺得係,聽落又好似係咁!

筆者: 可唔可以想 ,妳係如何被徵入失敗者的行列呢?雖然我咁問有些古

怪,但係我覺得這問題好重要,因為我聽到成為一個失敗者的睇法對妳

係產生好多壞的影響,好似不斷壓迫著妳的生命,對妳係極不公平。我

覺得要攪清楚妳係一個失敗者還是係妳生活在一個失敗的環境中呢?

秀蘭: 可能我係大家姐,一直都覺得要照顧細妹,父母離婚後,妹妹跟 爸爸,

我到現在都好欣賞我爸爸,佢係一個敢愛敢恨 人...

筆者: 妳覺得係離異的家庭長大會否容易些覺得自己係失敗的人呢?

李太: 當然會,因為我個年代唔係咁多人離婚,我媽媽再婚 時候,我聽到有

些人叫我做遊艇女,當時我覺得自己真係好賤呀!依家時代都開放好

多,都會有被歧視的感覺,唔想人知道我的出身。

‧ ‧ ‧

筆者: 仔女行為有問題的時候,男性抑或係女性會容易被徵入為失敗者的行列

呢?

秀蘭: 女性會容易 ,這個社會都認為女人要識得教仔,男人要去外邊搵錢,

放工返到屋企都好辛苦,唔可以幫得咁多手。男主外女主內,教仔自然

係女人的責任。教得唔好,當然係媽媽 失敗。

Page 37: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37

筆者: 社會對女性的標準妳都覺得係好自然好似好合理,妳自己係唔係覺得教

養子女全部都係母親的責任呢?…妳覺得社會對女性公平嗎?

‧ ‧ ‧

筆者: 在剛才傾談中,我極同意妳的觀點,非常欣賞妳對自己如何建立起失敗

者的身份,自己怎樣受到家庭及社會的價值影響,能夠如此清晰地表達

出來。更了解自己點樣進入失敗者的行列中之後,妳有什麼說話想講番

我聽呢?妳對自己有冇任何新的感覺和睇法,雖然這些感覺和睇法現時

都係好初步,但係我的經驗告訴我現在對妳來說,是一個極重要的開

始,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可能對妳自身將會成為一項珍貴的成就。

‧ ‧ ‧

筆者: 好多謝妳讓我可以更加理解妳是怎樣不知不覺地把自己看成一個失敗

者,我們更一起再檢視把自己看成是失敗者這種看法如何不斷欺壓妳的

生命,這對妳絕對是不公平。我可以同妳分享有許多人好像同性戀者、

離婚人士,特別是女性都同妳有類似經驗,都是被社會 偏見所迫害。

有唔少人努力地抗拒這些偏見,衝破壓迫自己的信念,因而釋放了自

己,找到新的生命意義和力量。妳是否願意繼續讓失敗者的故事控制妳

的生命呢?其實今天妳的成就已經令我非常高興,不知妳覺得現在是否

合適的時機去從新去掌握自己的生命呢?

秀蘭: 我好肯定唔想再這樣下去,我亦唔可以這樣繼續生活,如果繼續下去,

我一定會死,死都唔緊要,我最擔心的都是我 仔。

Page 38: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38

筆者: 希望妳明白,我絕無意圖要求妳立即改變自己,因為我沒有資格將我的

價值強加於妳身上,生命是屬於妳的,我不應批評妳或要求妳如何生

活,我亦知道要改變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我希望分清楚,唔想再這樣

生活下去是妳自己的選擇,沒有其它壓力或原因。

秀蘭: (靜默)...我真的是不想這樣下去,這是我自己的選擇。

筆者: 我希望知道妳現在的感覺有沒有任何想法或事情可以和我分享呢?

在這段日子中秀蘭曾表示很容易對人生失去信心,但每次面談後都可以幫助她肯

定自已,重新得到力量去面對生活。

三 第二階段:探索及重寫新故事

當秀蘭醒覺到失敗者的故事是如何壓迫她,而令她決定為自己的生命選擇新

的方向時,秀蘭更加能控制其情緒,更能面對她的困境。在第一階段後期,秀蘭

開始積極尋找工作。因為她學歷水平低,不懂英文,加上已經十六年沒有工作,

所以在找工作時遇到很多挫折。幸好她最後也能找到一份辦工室助理的工作。經

過一番努力,上工後兩個月便得到上司的信任。待秀蘭情緒漸趨穩定,筆者從秀

蘭怎樣面對丈夫的壓迫,親友的冷言冷語入手,試圖探索她關於自己的其它較為

積極的故事版本。筆者在此階段,筆者仍然給予秀蘭許多鼓勵和精神上的支持。

因為秀蘭的情況開始穩定及工作上有明顯的進步,筆者可以更積極的參與秀蘭編

寫她的新故事。筆者的一個介入點,只是引導她表達出她捍衛自己貞節名聲這個

過程中的種種體驗,如她家人的反對、丈夫的壓逼、她的掙扎和堅持。通過這個

表達過程,她漸漸看到自己的另一面,即自己是一個有堅忍和勇氣的女人。以下

Page 39: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39

是其中的一些對談片段:

秀蘭: 我的老闆是一個極度苛刻的人,真是唯利是圖,我不喜歡他,努力做好

自己的事便算,不過他知道我能幹,他會分派更多的工作給我去做,依

家我要做埋會計、入數,我唔識做又要勉強去做,好辛苦。唯有夜晚去

學,依家佢要我打理整個辦公室,我知道他不能沒有我,他讚我是一個

好幫手,會加我薪金,我都唔估會加幾多,不過一定會係少,妳對佢冇

用,一毫子唔會俾妳。

筆者: 我聽到妳也做得好辛苦,遇到一個咁苛刻的老闆,用到妳盡又不斷提高

要求。不過我聽到好似他知道妳很幫得忙,亦好器重妳。

秀蘭: 係啊,他有二百多個客戶,大部份都係我幫手落單,要應付他們都唔簡

單,有幾個客只係我可以令到他們滿意,其它助理不能應付他們。有些

客人仲指定一定要搵我添!

筆者: 妳可以係咁難 環境,短短個幾月就能令妳老闆咁信任妳,都算唔簡

單。我覺得妳好能幹又刻苦,係一個堅毅 人,英文有個字叫做好

Tough,都幾適合形容妳。

秀蘭: 多謝你咁誇獎我,可能我係大家姐,自細都要靠自己,又要照顧細妹,

我真係幾捱 苦。妳話我固執又好,硬頸都好,我執著 時候係唔會咁

易改變,唔認輸。

筆者: 其實我一直都睇到同埋係好欣賞妳呢一份執著,係一種不屈不撓 鬥

志,過去幾個月妳所受 若難和冤屈,唔會有好多人能面對到,而妳在

面對咁大困難時,一 都冇自怨自艾,怨天尤人,所表現出 鬥志真係

Page 40: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40

令我好佩服,換 係我,一定唔能夠咁堅持、咁積極。

秀蘭: 多謝。所以每次同妳講完都覺得充滿力量去面對前面 路,不過我依家

都覺得很難行,好快就會有心冇力,想搵你幫我。

筆者: 係我 角度妳 表現已經非常唔簡單,妳覺得好快就灰心係因為妳所承

受 壓力是非常人所能夠忍受的。不過,我聽妳講堅忍與頑強的鬥志好

像是妳生命中的特質,在過去數月的奮鬥中,妳會否同意自己曾表現出

非常堅強的一面呢?妳這種不掘不撓的 力是怎樣培養出來的?

秀蘭: 我都唔知道,我的性格就是這樣,只要是認為不對,越要我屈服而唔同

我講道理的話,我係唔肯屈服的。好像我外家反對我同這個丈夫結婚,

我寧願離開家庭也要結婚,怎樣辛苦都要忍受下去從來不返回外家求

助。雖然他們後來接受我的婚姻,我也盡量不讓他們看扁我。我繼父都

待我不薄,我都只稱他做Uncle,但自從跟母親改嫁後,我一直都認為

要靠自己。雖然我希望母親能愛錫我多一點,她始終是最疼愛她與Uncle

所生的兒子。有些事情是不能勉強的,只好去接受,人生就是如此。

筆者: 所以妳能夠堅強地面對過去數月的衝擊,絕不是偶然的。如果妳沒有這

些特質,妳必定會很早就屈服,向丈夫承認自己有婚外情。我深信許多

太太都不能忍受丈夫的無理壓迫,寧願受屈放棄女性的名節挽留丈夫繼

續這段婚姻以換取生活保障。我相信絕少女性能有妳這種勇氣。妳的生

命一直都頗為坎坷,比起常人更為命苦,假如妳不是這樣堅強的話,都

不能堅持到今天,所以我經常都感到和妳交談,都能擴闊我的人生體驗。

秀蘭: (點頭與微笑) 與你傾談都會給我很舒服的感覺,好像尋回自我,想到

甚麼就說甚麼,不須要有任何隱瞞。

Page 41: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41

筆者: 我經常都覺得有許多女性都是十分堅強的,不是表面貪強好勝的那一

種,而是在面對困難時所表現出的忍耐和 力,都往往比男性強。許多

男性都是外強中乾,成熟的外表背後卻是一個自私又自卑的弱少心靈。

正如妳的老闆表面好像很風光、很有權力,但妳都能知道他只不過是一

個唯利是圖的俗人。對生命的體驗極其膚淺,在遇到真正的打擊時,未

必就能站得往。

‧ ‧ ‧

筆者: 過去,有沒有其它人都看得出妳堅強的一面?

秀蘭: 妹妹一直都很關心我,她知道我雖然生活得很艱苦亦不會開口求人,所

以她都是很主動關心和問候我。她是很清楚我無論怎樣辛苦,都會盡量

靠自己。

筆者: 我知妳是家中的長女,一直都盡力照顧妹妹,她與妳一起成長,她何時

開始覺得妳是一個堅強的姐姐,是她年幼時抑或比較年長後才體察妳這

方面的特質呢?

秀蘭: 她七、八歲時已經說我很堅強,會保護她,每當父母爭吵時,她都感到

非常害怕,不知所措。假若沒有我維護她並承受起父母不和對家中的傷

害,她一定會受不了。

筆者: 越了解妳的過去就越能看得到妳的生命中充滿了許多值得欣賞的地

方。自童年到現在都可以列舉不少的生活片段,反映出妳的堅強和勇

氣。妳會否忽視了自己這方面的特質呢?抑或我們中國人,特別是女性

已經習慣了貶低自己,不敢肯定自己,只可以說自己的短處,一想到自

己的優點就怕會自滿,好像犯了罪一樣。

Page 42: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42

秀蘭: 我不知道,你說的很有道理,我同意許多時候,我都不敢肯定自己的優

點。

筆者: 妳認為繼續把自己看成失敗者,否定存在於自己生命中的特質,抑或發

揮妳的堅強和勇氣為自己編寫另一個對妳更公平和更積極的故事。我想

說的是,人難免有失敗的時候,但並不代表她就是一個失敗者。妳較喜

歡將來是怎樣發展的呢?

秀蘭: 我當然希望更加能肯定自己,在未來的日子我會再三思考今晚你對我所

說過的內容。

筆者: 同時,我希望妳能從新檢視妳已往的生命,不要再從失敗者的角度,因

為妳已經知道妳是如何不自覺地被徵入這個行列的。現在是要從另一個

角度,公平地看待自己。我這樣說並不是沒有基礎的鼓勵,而是與妳交

談時不斷在妳的生命片段中所發掘出的意見。現時妳最需要的是合理地

對待自己。希望有時間再分享妳對自己的新發現與最新的發展。

四 第三階段:鞏固新故事

秀蘭決定拋棄失敗者的故事而開始與筆者一起探索新的自我敘述,慢慢便發

現自己擁有堅強及勇氣的特質,她的自我敘述也從這個方向繼續發展。經過數次

面談後,這方面的情節逐漸在秀蘭的經驗中從新被確立,她開始習慣以這方向理

解自己及面對世界。筆者問她這些抵抗的經歷對她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她說是

好事,說明自己還沒有被失敗感完全控制,自己還是有力量對抗失敗感。接下來,

筆者又提出了一系列提問,引導她回溯拒絕被徵召的歷史。這些討論令她對自己

是誰的認識越來越清晰,形成了自己是誰的新故事,她很喜歡這個新故事。

Page 43: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43

筆者和她又探討如何讓其它人了解她對自己的新發現,筆者鼓勵她找一些人

做這個新故事的聽眾。秀蘭有一個同母異父的弟弟和兩個親生妹妹,其中一個妹

妹一向都比較支持她。當筆者問及秀蘭身邊有那個人是她想第一個知道她的新發

展時,秀蘭便說是這個一向支持她的妹妹。第二個會是另一個妹妹,雖然第二個

妹妹感情與秀蘭不很好,還是站在李先生一方,但秀蘭覺得這兩妹妹在感情上對

她是十分重要的。討論還涉及了怎樣將新故事版本介紹給她們,如何讓她們將感

受到的她,和她與新故事一致的行為不斷提醒秀蘭,讓她能繼續朝新故事的方向

發展。後期筆者建議她將新故事版本告訴李先生和兒子,並預言他們不一定會支

持及理解。她決心不管他們是否認同,她要重新掌握自己的生活。

她的兒子行為沒有很明顯的改善,先生的態度還是很冷淡 (此時秀蘭開始懷

疑是李先生有婚外情,卻反指她與別人有婚外情,而乘機放棄家庭責任),但是

她不再想自殺,找了一份工作,很努力地去做,老闆和同事都對她評價很高。金

融危機爆發之後,因公司出現財政問題,她被解僱;後來換了一份較低薪的工作,

不幸的是,這份工作需要頗大的勞動力,對秀蘭的身體及病情都有長遠的壞影

響,但秀蘭仍做得很努力,堅強地面對生活中一個又一個的打擊。直至目前為此,

筆者仍與秀蘭保持聯絡,大約三個月有一次電話接觸,每半年見面一次,跟進秀

蘭的進展,及其兒子的行為問題。筆者相信在香港社會中,有許多勇敢女性都好

像秀蘭一樣,雖然長期被欺壓,飽受命運的作弄,卻表現出不屈不撓的精神。筆

者僅此再三向她們致敬,僅以此文獻給她們及與各同工互勉。

VIII 結語

Page 44: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44

敘述 (narrative) 這個概念越來越被輔導員所重視,除了米高‧威的敘事治

療法外,在過去十多年來不斷有很多輔導員和學者討論及發展不同的敘述輔導技

巧 (如,Maleod, 1997; Keen, 1995; Palumbo, 1992; Penn & Frankfurt, 1994;

Riessman, 1993; Vogel, 1994)。筆者希望本文能讓更多人了解米高‧威的敘述介

作模式。米高‧威的敘事治療法不單只注重心理及情緒層面,而是把案主的問題

連結至大社會層面的反省,涉及意識形態領域、社會建制及建構性的不公平等社

會現象,這也是社會工作者在進行輔導時所經常考慮到的問題,由實務的前線工

作連繫至宏觀的社會批判及改造,這正是社會工作有別於一般心理治療之處。 此

文只可以作為起點及作者的一點個人分享,還有許多不足之處留待日後補足。希

望讀者能透過此文對其輔導工作及其社會工作皆有啟發,並對敘述輔導產生更大

興趣將來繼續發展。

Page 45: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45

參考書目

王岳川 (1992),《後現代主義文化研究》。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孟樊、鄭祥福主編 (1997),《後現代科學與理論》。台灣台北:生智出版社。

柳鳴九主編 (1994),《從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中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社。

陶傑 (1997),《名人學語文-訪問系列》。香港: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

Andersen, T. (1987) Dialogue and meta-dialogue in clinical work. Family Process, 26: p. 415-428. Andersen, T. (1991) The reflecting team: dialogue and dialogues about dialogues. New York: Norton. Bateson, G. (1972). Steps to an ecology of mind. New York: Ballantine

Bateson, G. (1979). Mind and nature: a necessary unity. New York: Bantam.

Beck, A.T., Rush, A. T., Shaw, B.F., and Emery, G. (1979). Cognitive Therapy of Depression.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De Shazer, S. (1993). De Shazer & White: Vive la difference. In S. Gilligan & R. Price (Eds.), Therapeutic conversations. (pp. 112-120). New York: Norton. Dickerson, V., and Zimmerman, J. (1992). Families with adolescents: Escaping problem lifestyles. Family Process. 31:341-353. Freedman, J. and Combs, G. (1996). Narrative therapy: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preferred realities. New York: Norton. Gergen, K. (1985). The social constructionist movement in modern psychology. American Psycholotist. 40: 277-275. Gergen, K. (1991a). The saturated self. New York: Basic Books. Gergen, K. (1991b). The saturated family. Family Therapy Networker 15: 26-35. Greenberg, L. S., and Pavio, S.C. (1997). Working with Emotions in Psychotherapy.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Page 46: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46

Ho, S.Y. (1999). Developing a social constructionist therapy approach for gay men and their families in Hong Kong. Journal of Gay and Lesbian Social Services. 9 (4): 69-97. Keen, E. (1995). Narrative construction in treating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 Journal of Narrative and Life History, 5:247-53. Leung, S.M. (1997). Clients’Perspectives on the Helpfulness of Reflecting Team Practice.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ong Kong, China. Maleod, J. (1997). Narrative and Psychotherapy. New York: Sage.

Nichols, M.P., and Schwartz, R.C. (1998). Family therapy: Concepts and methods (4th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O'Hanlon, W. (1994). The third wave. Family Therapy Networker. 18: 18-26, 28-29. Palumbo, J. (1992). Narratives, self-cohesion, and the patient’s search for meaning, Clinical Social Work Journal. 20:249-70. Penn, P. and Frankfurt, M. (1994). Creating a participant text: writing, multiple voices, narrative multiplicity, Family Process, 33:217-32. Rabinow, P. (1997). Michel Foucault: Ethics - Volume One (Essential works of Foucault 1954-1984). New York: The New Press. Riessman, C.K. (1993). Narrative Analysis. New York: Sage. Rosenau, P.M. (1992). Post-modernism and social science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pecht, H. and Courtney, M. (1994). Unfaithful angels: how social work has abandoned its mission. New York : Free Press. Tomm, K. (1993). The courage to protest: A commentary on Michael White's work. In S. Gilligan and R. Price (Eds.), Therapeutic conversations. New York: Norton. White, M. and Epston, D. (1990). Narrative Means to Therapeutic Ends. New York: Norton & Company. White, M. (1989). Selected papers. Adelaide, Australia: Dulwich Center Publications. White, M. (1993). The histories of the present. In S. Gilligan & R. Price (Eds.), Therapeutic conversations (pp. 121-132). New York: Norton. Wgite, M. (1995). Re-authoring lives: Interviews & essays. Adelaide, Australia: Dulwich Center Publications.

Page 47: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47

Vogel, D. (1994). Narrative perspectives in theory and therapy. Journal of Constructivist Psychology, 7:243-61. Zimmerman, J., and Dickerson, Dickerson, V. (1993). Bringing forth the restraining influence of pattern in couples therapy. In S. Gilligan and R. Price (Eds.), Therapeutic conversation. New York: Norton. Zimmerman, J., and Dickerson, Dickerson, V. (1996). If problems talked: Adventures in narrative therapy.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Page 48: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48

詞彙 co-construct 共同建構/共構

coherent blueprint 整合性藍本

constructivism 建構主義

consultation Team 顧問團隊

context 背景脈絡

deconstruction 解構

discourse 言說

dominant culture 主導文化

dominant discourses 主導論述

dominant story 主導故事

empowerment 充權

experience-of-experience questions 閱歷之經驗提問

externalization question 外化提問

indeterminacy within determinacy 決定性中的未決定性

institutions 建制

internalized 內化

landscape of action 行動景況

landscape of consciousness 意識景況

narrative 敘述

narrative therapy 敘事治療法

postmodernism 後現代主義

problem-saturated 飽和問題

recruited 徵入

Reflecting Team 反思團隊

relative influence questioning 相對影響的發問

self-defeating cognition 自我挫敗式的認知

self-defeating patterns of behavior 自我挫敗的行為模式

social constructionism 社會建構主義

Page 49: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49

story 故事

storying 故事化

structurism 結構主義

systems theory 系統理論

totalizing the person 問題全人化

unique outcome 獨特結果

Page 50: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50

註釋 1 作者於1998年6月接受編者邀請撰寫此文,1999年9月完成最後修改,以中文介紹言述介入模式,比想像中困難,作者在繁重的工作壓力下,已是嘔心瀝血,盡

己所能,不能盡善之處,實乃作者智窮力乏,萬望讀者包容。在此多謝朱志強先

生﹑游達裕先生﹑梁淑雯女士與張宇蓮女士對本文所提供的意見。謹以此文獻給

生活在長期壓迫下的女性,並與她們一起奮鬥的社工。 2 We can make it our business to structure the context of therapy so that it is less likely to reproduce dominant cultural forms of organization, including those that perpetuate hierarchies of knowledge, and other oppressive practices. And I think that whatever a “good” therapy is, it will concern itself with establishing structures that will expose the real and potential abuses of power in the practices of the good therapy itself. (White, 1995p.47) 3 家庭治療員不是任何一個特定的專業人仕或專家,本文用以泛指任何運用家庭治療模式的輔導人員,如社會工作者、輔導員、教師、精神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

家,故此文中“家庭治療員”與“輔導員”意義相通並將交替使用。 4 在各家庭治療學說,除了言述介入模式外,尋解導向模式 (solution-focused therapy) 都是以社會建構主義為哲學基礎的。 5 “problem” 與 “question”都可譯作“問題”,為了區分以上概念,本文以“問題”代表“problem”,而“提問”代表“question”。 6 福軻是近代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因為要探討道德這個課題,他曾對西方文化發展有極深刻之研究及批判。舉例如福軻曾批判西方哲學為了追求客觀知

識,而否定感情,輕視對自我及他人之照顧,是現代文明最錯誤的轉向。福軻的

研究及批判都是社會工作者值得一再反思的問題。讀者若希望對福軻有更多了

解,可參看 (Rabinow, 1997) 7 對貝氏之理論有與趣的讀者可參看貝氏之名著Step to an Ecology of mind (1972)與Mind and nature: A necessary unity (1979)。 8 後現代主義是一個不能不談論卻又難以談論的話題。不能不談,是因為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在建築、影視、文藝創作和文學批評領域產生後現代主義運動

以來,有關後現代主義的討論已經騷動了幾乎所有的學術領域並對許多學術領域

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說它難以討論,是因為後現伐主義並不是一個完全獨創的思

Page 51: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51

潮,它包含著各種很不同的甚至互相矛盾的觀念、思想、見解和方法。法國的結

構主義、德國的浪漫主義、現象學、詮釋學、德國和法國的存在主義、歐洲傳統

中的虛無主義、懷疑論和不可知論、反基礎主義、反本質主義、北美的大眾化文

藝運動、二十世紀分析哲學中的反形而上學傳統、和社會批判理論等都是後現代

主義思潮的理論來源。因為後現代主義綜合及拼湊了這麼復雜的思維,學者至今

對甚麼是後現代主義”仍然沒有一致的看法。 9 希望對後現代主義有更深入認識的讀者可參閱 (Rosenan, 1992; 王岳川, 1992; 孟樊和鄭祥福, 1997; 柳鳴九, 1994) 10 參看Michael White (1995, p.13) 11 雖然當事人是積極地為生活賦予意義,但由於當事人已經非常習慣這個過程,所以也不會自覺到這個過程正在不斷地重覆進行,故此對當事人而言,這是一個

自然的過程。 12 有關中文詞語如何帶有褒貶的成份,可參看陶傑,1997,第77-79頁。 13 故事 (story) 與構系 (schema) 這個概念極之相似。舉例,貝克等人定義構系為 “The schema is the basis for molding data into cognitions. Thus, a schema constitutes the basis to screening out, differentiating, and coding the stimuli that confront the individual.” (Beck, Rush, Shaw, & Emery, 1979, p. 12-13),而 格林伯格與帕維奧則定義構系為 “A scheme involves a set of organizing principles, constructed from the individual's innate response repertoire and past experience, that interact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generate current experience.” (Greenberg & Pavio, 1997, p.3)。正如維根斯坦 ( Ludwig Wittgenstein)所講,一個詞彙的意義是在其被運用時產生的,所以筆者認為不可能有絕對客觀的定義把故事和構系等相

近之概念清晰地界分。只可以說言述治療員喜歡用故事這個概念,認為這概念比

構系來得傳神,比較可反映人的積極性及整體性,而構系這個概念把制造意義貶

為資料整理的過程,貶低了人的主體性。 14 有許多家庭治療員都覺得獨特結果這個概念與尋解導向模式中的例外情境 (Exceptions) 沒有分別。為此米高‧威與史提夫‧狄世沙 (Steve de Shazer) 也曾有一番論戰(參看 De Shazer, 1993; White, 1993 )。筆者認為獨特結果與例外情境這兩個概念在應用時沒有多大的實質分別。此等論戰只是門派之爭,對學術研究

及實務工作沒有多大實質貢獻。因此,他們的論戰亦沒有引起界內的熱烈 響。

Page 52: Narrative Therapy · 2006-03-24 · Narrative Therapy Ꝁ: 램깡ꖿ 귌삳럭떽ꓟ뉺ꩶ샸덯귓ꛦ띾ꪺ륂Ꝁ뚡ꅁ듮ꓖꕄ걹ꓥ꓆ꑕꪺ 뫘뫘삣궢꧊ꮬ멁ꙁ뉻꧳ꩶ샸륌땻꒤ꅁ덯ꮬ멁꒣쉟빤ꪾ쏑앑앶

載於 高劉寶慈及區澤光 《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 (修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52

15 反思團隊最初為安德森所倡議,可參看 (Andersen, 1987)。 16 因為李先生已經放棄了家庭,為了尊重並確立當事人的自我,故筆者自此改稱李太為秀蘭。